台北榮繌教研部 李光申醫師

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林奇宏教授
本文出自癌症新探39期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 常佑康醫師 | 2009 元月 15

正常個體的組織中存在著所謂的幹細胞,負責分裂出構成組織的前趨細胞,前趨細胞再進一步形成型態各異的成熟細胞,以執行組織的各項功能。幹細胞、前趨細胞、成熟細胞具有一定的分化順序。幹細胞與其他細胞不同之處,在於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在細胞分裂之後的子細胞至少有一個與原本的幹細胞相同,因此可以長時間存在於組織之中;其次,在組織受傷或是生理功能需要時,幹細胞可以大量分裂成型態與功能各異的成熟細胞,以應付個體的需要。

癌細胞的特性與正常幹細胞有許多相通之處,如從血液轉移至其他器官的癌細胞可以長出新的腫瘤(自我更新)、腫瘤中的癌細胞彼此分化程度不同、以及同樣具有分裂出大量細胞的潛力。將癌細胞種在洋菜膠中或打入老鼠體內時,只有一小群的癌細胞會形成細胞群落或腫瘤,其他大部分的細胞則無此能力。這一小群的癌細胞具有類似幹細胞的能力,負責分裂出腫瘤中其他的細胞,因此被稱為腫瘤幹細胞。數年之前,血液腫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腫瘤幹細胞首先被發現,接著在乳癌及惡性腦瘤中也被找到。在動物實驗中,原本要在老鼠體內形成腫瘤,通常需要打入數十萬至百萬個腫瘤細胞,但只要打入數百個腫瘤幹細胞就可以形成和原先腫瘤一樣的腫瘤。科學家們發現,這些腫瘤幹細胞會在新形成的腫瘤中維持一定的比例,同時分裂出其他不具幹細胞能力的腫瘤細胞,亦即具有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分化能力及分裂出大量細胞的潛力。

發現腫瘤幹細胞對癌症的了解有巨大的影響。首先,腫瘤之中除了腫瘤細胞外,常混雜著免疫細胞、間質細胞及血管細胞等非腫瘤細胞,而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及外形也各不相同。傳統上認為腫瘤細胞間的差異來自於腫瘤內的環境差異以及基因體的不穩定性,以致腫瘤細胞在細胞分裂之後無法維持穩定的基因及型態。現在腫瘤幹細胞理論恰可解釋此一現象:腫瘤幹細胞分裂出型態與功能各異的腫瘤細胞,和其他的非腫瘤細胞共同組成一個腫瘤。

腫瘤幹細胞的來源細胞為何?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惡性腦瘤的腫瘤幹細胞在細胞膜上表現出和正常幹細胞同樣的分子標記,因此腫瘤幹細胞可能就是由正常幹細胞變成癌細胞而來;另一方面,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腫瘤幹細胞則是由前趨細胞重新獲得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與分化能力而來。科學家也在胰臟癌及攝護腺癌中找到由成熟的已分化細胞,重新獲得幹細胞能力的證據。依目前的證據來看,幹細胞、前趨細胞及已分化細胞皆有可能成為腫瘤幹細胞。

在接受化學治療一段時間的癌症病人,常可發現腫瘤細胞對化學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使化學治療失效。傳統上認為腫瘤之中有一小群細胞天生對化療藥物治療具有抗藥性,雖然化學治療剛開始時殺死了大多數不具抗藥性的腫瘤細胞,具抗藥性的腫瘤細胞在腫瘤縮小之後,隨即產生復發的腫瘤。最近科學家們發現,腫瘤幹細胞和正常幹細胞一樣,天生具有抗藥性,因此不會被化療藥物殺死,而且在其他不具抗藥性的細胞被殺死後,分裂製造出復發的腫瘤。最近科學家們還發現,惡性腦瘤的腫瘤幹細胞也較不易被放射治療所殺死,因此腫瘤幹細胞應該是造成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惡性腫瘤在經由血液轉移至淋巴或其他器官之後,通常會保有大部分原發腫瘤的特性;然而傳統理論認為轉移出去的腫瘤細胞必須侵入血管或淋巴,克服環境上的差異,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形成新生血管等等,才能成功地形成轉移腫瘤,因此腫瘤中具有特定能力的細胞才會形成轉移。最近科學家發現乳癌患者的骨骼轉移病灶中,約60%的腫瘤細胞具有乳癌腫瘤幹細胞的表面抗原。因此我們可以推論,由於腫瘤幹細胞才有能力在轉移的病灶中形成腫瘤,因此轉移腫瘤會保有原發腫瘤的特性。

由以上的發現可知,腫瘤幹細胞的理論補足了傳統理論的許多不足之處。治療惡性腫瘤時,必須殺死或抑制腫瘤幹細胞,才有機會治癒腫瘤;若是治療只殺死了一般的腫瘤細胞,腫瘤幹細胞將造成腫瘤復發。傳統的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一方面可能對腫瘤幹細胞效果不好,另一方面雖然可以殺死一般腫瘤細胞,卻也影響了正常幹細胞,造成許多的治療副作用。科學家們如果對腫瘤幹細胞與正常幹細胞有更多的了解,將可望找出足以殺死腫瘤幹細胞,又不傷害正常幹細胞的治療方式,使我們更接近治癒癌症的理想!因此腫瘤幹細胞的研究的確值得我們投入更多的資源與重視。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防治網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535&blogId=1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DA食品藥物管理局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第347期)

對於失眠患者而言,「安眠藥物」的效果如同水能「載舟」與「覆舟」的道理般,一定要遵醫囑使用,切勿一昧追加用量,一旦長時間服用,反而可能產生依賴性。目前已有臨床醫學報導指出,不當地、長期使用安眠藥品,將會出現失憶、失智的併發症。在國內外,安眠藥品都面臨可以緩解失眠問題,但是也會被許多人濫用、甚至依賴的情況,形成令人擔憂的新醫療問題。

我國目前依照「管制藥品分級及品項」,將安眠藥物主要定為第四級管制藥品,少數甚至訂為第三級,就是考量到國人的身心健康,一旦當面臨失眠的困擾時,就要由合格的醫師加以評估之後,再依照患者的情況開立適合的安眠藥品。

對於安眠藥品的使用,大家應該建立下列正確觀念:

1. 每天要睡好,以 6~8 小時為原則,7 小時最理想。

2. 想要睡好覺,應該:

  (1)養成平日運動的好習慣:例如 1 週至少 3 天、1 次至少 30 分鐘、心跳至少 1 分鐘 130 次、以「出汗」做指標的 333 原則。
  (2)規律的上床及起床時間:目前建議的時間是晚上 11 點到早上 6 點。
  (3)上床後要訓練「腦袋關機、自我催眠」:例如:默數一個最簡單的數字(例如:777---),並且配合深呼吸吐氣,讓自己在 30 分鐘內能入睡。
3. 如果目前不吃藥物睡不著覺,不要排斥吃安眠藥,但是要配合醫師的指導。
4. 服用安眠藥品的同時,務必儘快查明及改善造成失眠的常見原因(生理性、心理性、環境性都必須考慮)。

想要好好睡上一覺,就要懂得健康地、正確地找到方法。雖然服用安眠藥物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但若真的不靠藥物就睡不著覺的話,也不要排斥服用安眠藥,在醫師的協助下,好好查出病因,再配合藥物治療,才能夠徹底擺脫失眠。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活村健康報商標(小)        (樂活村健康網 綜合報導)

油炸食品一直是很多人的最愛,但油炸食品的安全卻一直被國人所忽略,2009年在專家學者的討論下訂定了油脂的酸價(AV)值2.0做為油炸油的換油標準,同時台北縣抽檢了七家速食業者,發現油品中都含有丙烯醯胺,油炸食品的丙烯醯胺 ( acrylamide ) 安全問題也再次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什麼是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是飲用水淨化的微量殘留物質,常用於處理工業廢水、製助劑、土壞調節劑。丙烯醯胺會影響雄性動物的生殖力,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相關報告。而國際癌症中心根據各項研究報告,將丙烯醯胺列為「可能引起癌症物質」,世界衛生組織 ( WHO ) 並於針對飲水中的丙烯醯胺訂定最高含量標準是0.5 ppb ( ppb,十億分之一)。食物在高溫的情況下,也會生成丙烯醯胺,尤其是高澱粉含量的食物。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 ( FAO/WHO ) 在2005年的聯合專家會議中指出,目前已在7000種以上的食品中存在著丙烯醯胺,只要是高澱粉食物經高溫處理,如油炸、烘焙、燒烤…等等,都會產生較多的丙烯醯胺,所以像麵包、薯條、洋芋片,甚至裹粉的炸雞塊這類的食物都是高危險的食物,其中洋芋片、炸薯條的含量是水中標準的數百倍,專家發現這種濃度可能使人產生腫瘤,當時引起大家的一陣恐慌,但事過境遷,這件事很快讓大家都遺忘了。

目前沒有有效的辦法可以完全避免食品在加熱過程產生丙烯醯胺,衛生署建議,平日應多攝食豐富且充足的蔬果,且多注意均衡飲食,並限制油炸及高脂食品的攝取,保護自身的飲食安全與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第200期)

※ 酸價AV(Acid value):代表油脂氧化或酸敗的程度,品質好的油脂酸價大約在0.2 mgKOH/g

以下,2009年衛生署訂定了酸價2.0的換油標準。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

34歲的小米懷孕五個月時,摸到右乳有異常腫塊,經檢查證實罹患乳癌第2期,在徬徨不安下接受專家團隊建議,進行乳房部分切除手術並歷經4次化療,去年9月平安產下健康男嬰,醫師表示懷孕期的媽媽罹乳癌只要經專業評估調整用藥、治療方式,也可產下健康小寶貝。

■懷孕初期 藥物影響胎兒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戴明燊醫師表示,小米屬於「三陰性」乳癌,腫瘤超過兩公分,加上年紀輕,屬於高危險的復發性乳癌,當下如果只切除腫瘤,未在三個月內做化療,就沒有治療效果。

戴明燊說,如果小米是在第一孕期接受化療治療,藥物恐會影響胎兒,但小米剛好懷孕期在第二孕期,接受化療不會影響到胎兒。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染色體檢驗中心主任黃貴帥醫師表示,胎兒的胚胎和器官發育在5-13周間,如果這時候使用化療藥物,恐會影響胎兒發育;但小米是第二孕期,已14周到28周的寶寶發育已大致形成,不會受到藥物影響,危險性也低。

■罹患乳癌 也能擁抱希望

文章標籤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達人系列報導(20)(中央社記者沈孟燕台北2日電)狂歡夜唱、夜遊或輪值夜班,現代人的生活愈「夜」愈精彩。中醫師劉桂蘭提醒夜貓族,熬夜是造成難受孕原因之一,早點睡才能保留好「孕」氣。

根據中醫理論,子時膽經當令,丑時肝經當令。劉桂蘭解釋,這是指晚上11時至凌晨1時是膽休息的時間,而凌晨1時至3時則是肝調養重要時刻。「肝膽相照」一詞正說明這2個臟器緊密相連,相互影響,超過晚上11時尚未上床入睡就是熬夜,容易傷及肝與膽,損害健康。

「30年來,我幾乎每天都在晚上11時前上床睡覺,早上7時自動清醒。」劉桂蘭是早睡早起的實踐者,規律的作息不僅是為身體健康著想,更因為熬夜對女性身體傷害很大。

劉桂蘭引用中醫觀點表示,「女子以肝為先」,女性的情緒容易受到肝臟左右,一旦情緒低落,主導內分泌的腦下垂體便會自動控制讓卵巢無法正常運作,進而影響子宮機能。

她指出,熬夜不但傷害肝臟,晚上11時至凌晨1時也是人體褪黑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褪黑激素影響卵巢內部正常分泌,若常在夜間活動,人為的光線抑制褪黑激素產生,將使女性卵巢提前老化。對男性而言,熬夜也會造成精蟲數量減少。

有人認為,熬夜一天,隔天睡飽一點就補回來,但劉桂蘭表示,熬夜對身體的傷害其實完全無法彌補,即便隔天睡再多,受損的身體機能依舊難以挽回,只能靠回復規律生活避免傷害持續擴大。

若要減少對子宮的傷害,改變作息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劉桂蘭建議,在晚上盡量避免用腦,調整睡眠時,先以提早1小時上床為宜,若突然強迫提早2小時以上入睡,身體難以適應,反而易造成失眠。

許多女性礙於工作,不得不輪值夜班,劉桂蘭提醒,若真的無法提早入睡,更需要重視運動與飲食調養,緩和夜間工作對身體的傷害。

「姊姊妹妹一定要站起來!」劉桂蘭說,上班族女性經常久坐,長期下來導致骨盆血液循環不良,易造成子宮內膜異位與輸卵管不活潑等問題,子宮環境不佳,自然難以受孕。要提醒自己偶爾站起來活動一下,促進血液循環。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