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癌症新知 (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81213      北榮研究 白藜蘆醇抑癌幹細胞   (自由時報2012/04/23)【最新】
20140515      驚!月講手機15小時腦瘤率為3倍   (優活健康網2013/05/15)
20140515     
 
心律不整藥 抑制肝腫瘤  (中時電子報2013/05/15)
20140107     
 
癌症病患的營養問題  (台灣癌症基金會)
20130916     
 
熱療法  可有效控制多種癌症  (優活健康網2013/11/03)
20131030      薑黃素抑制脂肪細胞  (台灣新生報2013/10/30)
20130916     
 
強化抑癌基因  植物營養素抗癌有功  (華人健康網2013/05/08)
20130916  
 
不能喝豆漿?破解乳腺癌5迷思  (華人健康網2013/09/24)
20130916    
規律運動健康體態  拒子宮內膜癌威脅  (優活健康網2013/09/12)
20130809    
癌症奪命  多數死於營養不良  (華人健康網2013/08/06)
20130525    
籠目褐藻褐藻多醣安全性評估  (樂活健康報2013/05/25)
20130130    
從小不吃蔬菜水果   33歲竟腸癌三期  (優活健康網2013/01/28)
20121221    
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莫灰心    新一代化療有助延長存活期  (今日新聞2012/12/19)
20121128    
女性不吸菸罹肺癌    與基因有關   (中央通訊社2012/11/27)
20121015  
 魚油、酵母硒提升抗癌力   (台灣新生報2012/10/15)
20121015   
癌末病患斷食療法要命   (聯合新聞網2012/10/15)
20120924    
食品若含氯黴素    長期食用恐致癌   (優活健康網2012/09/24)
20120911    
癌症防治─淋巴癌六大警訊燒腫癢汗咳瘦   (中時電子報2012/09/11)
20120830    
很養生    肺癌還上身?不抽菸,也會得肺癌  (常春月刊351期)
20120830    
生活-高分子褐藻多醣  活化免疫系統趕走癌細胞   (常春月刊351期)
20120830    
終結人工肛門夢魘    直腸癌患者保肛門棄糞袋   ( 北醫院設醫院電子報2010/03/01)
20120816    
了解安全應用塑膠材質的方法  (樂活村健康報)  
20120809    
疑似生長痛、膝蓋或肩膀關節持續腫痛時,勿任意推拿! (癌症希望基因會-部落格)
20120712    
「癌因性疲憊症」--癌症患者說不出口的痛苦 (樂活村健康網)
20120703  
 環境毒素分類表  (樂活村健康網)
20120627    
6分2秒1人罹癌 腸癌增率高  (中央社2012/06/21)
20120625  
 談癌症照護者的壓力與情緒管理  (台灣癌症防治網)
20120625    
心理壓力測試
20120619    
WHO正式把柴油引擎廢氣列為致癌物 級別同砒  (鉅亨網2012/06/14) 
20120615     癌症惡病質  (台北榮總護理部劉淑珍 2007/05/22)
20120528     腫瘤幹細胞簡介  (癌症新探39期)
20120521      油炸食品中的致癌物─丙烯醯胺  (樂活村健康網)
20120508     乳癌孕婦化療 產下健康baby  (中時電子報2011/12/8)
20120307     喝可樂致癌?美研究指色素有害 國內毒物專家存疑  (NOWnews2012/3/6)
20120105       口腔癌侵襲青壯年男煙酒檳榔很危險  (台灣醒報  2011/12/28)
20120105     乳癌復發或轉移都應檢測HER2基因  (中時電子報  2011/12/26)
20111220       2線藥沒給付!月藥費12萬 乳癌患嘆等死  (TVBS 2011/12/19)
20111220     肺癌名列癌王 8成發現已晚期  (中央通訊社  2011/12/18)
20111215      魚油的攝取可以降低子宮內膜異位的罹患風險  (台灣營養醫學推廣協會)
20111208       抗癌營養食品—左旋麩醯胺酸  (台北榮總 血腫科 王緯書醫師 2009/1/15)
20111208     接觸化學物增乳癌率?多未證實  (法新社 2011/12/8)
20111208      半癌症不是命吸菸男女小心  (中央社  2011/12/7)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4-23 20:2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國內醫學界治癌技術新突破!台北榮總研究團隊利用葡萄皮、核果類萃取的「白藜蘆醇」當做放療的增敏劑,搭配北榮專利的癌症幹細胞篩檢技術,就可以降低癌症復發機率。實驗顯示,目前對惡性腦瘤與頭頸癌放射線治癒效果高達5成,抑制癌細胞只剩下1/3,存活時間最長可多一倍。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

愛講手機的民眾要當心,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法國有一項研究發現,若是每個月使用手機通話15小時,罹腦瘤的機率將為正常人的3倍。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5月15日 上午6:00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成功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揭開B型肝炎引發肝癌癌化之謎,更經動物實驗,找出心律不整用藥Amiodarone(臟得樂),可抑制約50%的肝腫瘤生長;此藥價格低且毒性不高,未來可望成為末期肝癌病人在已無其他治療選項時的另一新契機。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癌症中心營養師 胡淑惠

癌症從民國71年開始至今一直位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第一位,諸多病人一旦被醫生診斷為癌症病患者,便四處求偏方或秘方,且在日常生活飲食中經常不知所措,並道聽塗說。有很多病友以為不要吃所謂”營養食物”,就可減緩癌細胞的生長速度,殊不知若營養不良,則會造成免疫機能下降,甚而感染率增加,更易使正常細胞無法對抗癌細胞,而加速癌細胞不正常分裂及生長,反而加重病情。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病患營養遭忽視  錯失成功治癒黃金期

『營養支持』應納入治療一環  提升治癒率及存活率

營養不良與體重減輕是腫瘤病患常見的營養問題,亦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檈據國內外醫學界調查發現近八成病患的營養問題往往被醫師以及家屬所忽略;營養不良的癌症病患將無法接受有力的醫學治療(包括開刀、放射治療及化療),增加治療的合併症及感染率,也減低放療、化療的治療效果,更失去接受新治療及參與臨床試驗的機會,也因此營養不良的癌症病患,存活率普遍徧低。如何扭轉醫護人員、照護者與民眾正確營養觀念,以積極的醫療、適當的營養支持以及建立抗病意志力的正確觀念,三個環結緊密相扣,將是提升癌症病患治癒率及存活率的不二法門。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11-03 17:13:00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

近年來熱療已經成為癌症的主要治療之一,且國內外臨床經驗也顯示,其治療效果相當卓越,高溫加熱使癌細胞死亡、降低轉移復發的機率,若是將熱療法配合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時,有相加及相乘的效果。

日本大阪岸和田德州會病院癌症治療中心主任米村豐教授表示,腹膜轉移病人若開刀切除大範圍腫瘤後,立即合併腹腔溫熱化學療法,可以有效控制再發;他進一步說明,若於腹腔內用熱水循流約90-120分鐘,溫度維持42-43度,使用的化學治療依腫瘤而異,都被證明與熱療有加乘作用。

大部份這些藥物有30%會進入全身循環,70%最後會隨著溫水移除,副作用大幅減少;隨機取樣的臨床試驗也己證明在大腸癌,胃癌、盲腸癌及惡性間皮瘤,有使用腹腔內溫熱化學療法者,其存活期都延長,且卵巢癌5年存活率也由17%上升至58%,熱療在日本已成為推薦的標準治療。

對於癌幹細胞的抗熱性 或許未來有藥物可以控制

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及癌症中心副主任賴基銘也表示,在各種乳癌細胞株的體外實驗中,加熱到39度達2小時,對癌細胞的殺傷力最強,進一步在分離癌幹細胞時,熱療對乳癌亞型的幹細胞可減少達50-60%。但對三陰性乳癌幹細胞,反而擴增2倍以上,顯示後者的熱抗性。

此外,賴基銘主任意外發現一項特別的藥物,可以降低熱療及化療所擴增的癌幹細胞,這在未來癌症熱療應用上將有重要的影響。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2013年5月8日 18:51

現代人聞癌色變,據國健局最新統計,我國每5分48秒就有一人確診癌症,較往年加快14秒,包括氧化壓力、因外在病毒侵襲引起的慢性炎症等,都可能導致罹癌。學者指出,目前已知從天然植物中能獲取多種植物營養素,有助於調控基因表現,強化抑癌基因,建議多攝取植物營養素,從源頭預防癌症上身。(影音/攝影記者黃志文) 

資料─強化抑癌基因植物素  

從各種顏色的蔬果中能獲取不同的植物營養素,強化抑癌基因,提升細胞抗氧化能力。

預計在明9日召開的「植物營養素的生理效益:抗氧化物質研究發展最新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於今日舉辦會前記者會,與會學者分享台灣目前抗癌研究的發展,就預防罹癌的觀點,若能多攝取植物營養素,從中強化抑癌基因,降低致癌基因的表現,雙管齊下自然能減少罹癌機率。

抑癌基因vs致癌基因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教授潘敏雄博士表示,當身體承受過大的氧化壓力,如愛吃炸物、抽菸、酗酒、處在巨大壓力、或是受外在病毒侵襲,引起慢性炎症等,長時間下來,體內致癌基因表現活躍,都可能會讓細胞暴露在癌化的威脅中。

要降低罹癌風險,抑癌基因與致癌基因間的拔河相當重要。潘敏雄博士提到,先天基因序列不能改變,但後天的努力不可少,均衡攝取各種顏色植物中所富含的植物營養素,例如葡萄多酚、薑黃素、茄紅素、硫化物等,就表觀遺傳學而言,能強化抑癌基因、降低致癌基因的表現,自然能遠離癌症威脅。

天然抗氧化劑 植物營養素抗癌有功

韓國國立首爾大學藥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韓國防癌協會副會長徐榮俊博士則強調,目前已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老化、慢性發炎與癌症等與氧化壓力息息相關。而植物營養素本身屬天然的抗氧化劑,能減少自由基對細胞、脂質與DNA的傷害,降低罹癌風險。

植物營養素的來源於紅色、橘黃色、綠色、藍紫色、白色等5色蔬菜、水果、穀類、豆類、堅果、茶葉中,徐榮俊博士建議,多元的從天然植物中攝取,對抗氧化能力具有加乘效果,有助於人體健康。若一天無法兼顧5色蔬果,也可選擇品質優良的保健食品補充。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61/13117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15Yq5lFCNw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人健康網 記者馬婉娟/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9月24日 上午10:36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好發於50到70歲婦女,或40歲以下有家族病史的女性,但近年國人飲食習慣與運動習慣改變,年輕女性也成為乳腺癌的目標,大家逐漸重視乳腺癌相關保健,坊間同時出現許多迷思,甚至有人認為喝多牛奶就會引發乳腺癌,醫師則是持否定態度,並強調有問題一定要諮詢專業醫師。 

敏盛綜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梁永昌表示,依目前臨床案例來看,乳腺癌多好發於營養過剩、少運動且曾服用荷爾蒙藥物(如避孕藥)、未生育的女性,如有抽菸、喝酒、長期熬夜等不良習慣,更是讓患病率大大提升,除了改掉上述壞習慣,更要有正確觀念才能正確防癌、抗癌,以下破解一般人對乳腺癌常見5大迷思。

Q1.女性上班族易得乳腺癌?

A.是,但並非絕對。

醫師指出,在乳腺癌患者中,有許多都是高知識粉領族,平時營養足夠,但運動不足,導致營養過剩,有些人甚至已經成為肥胖體態,如果再加上長期熬夜等壞習慣,就會使患病率提高,建議年輕女性維持健康生活型態,不要讓自己成為患乳腺癌的高風險群。

Q2.生過小孩、有哺乳經驗能預防乳腺癌?

A.是,但是為相對風險低,並非絕對。

生過小孩且有哺乳經驗的婦女相對於未生育的婦女,罹患乳腺癌的機率較低,雖然目前仍不知確切因素為何?但醫師指出,讓身體順應自然,在該生育小孩時生育,可能是降低身體病變的原因之一,另外,長期服用避孕藥也會導致罹患乳腺癌機率增加。

Q3.喝太多牛奶,會誘發乳腺癌?

A.否,取決於喝牛奶的量,以及喝哪種牛奶。

在罹患乳腺癌的病人中,許多人有攝取過多高脂肪食物的習慣,醫師表示,以喝牛奶來說,如果長期喝全脂牛奶,且缺乏運動,才有可能影響,若是適量喝低脂牛奶,則不會有太大壞處,且攝取過多脂肪僅是乳腺癌患者的共通點之一,並不能證明喝多牛奶就會誘發乳腺癌。

Q4.乳腺癌患者不能吃雞肉?

A.否,如吃瘦肉(如雞胸)部分沒有影響。

雞肉並不會直接影響乳腺癌病人病況,但醫師強調,雞的皮下脂肪厚,吃多會攝取過多油脂,且因雞隻飼料多添加使雞快速生長的元素,皮也容易有荷爾蒙殘留,如果避開這兩個部位,吃雞瘦肉沒有問題。

Q5. 乳腺癌患者不能喝豆漿?

A.否,反而可多喝豆漿。

許多乳腺癌病患得知荷爾蒙會影響病情加劇,害怕黃豆中的植物性荷爾蒙會讓腫瘤惡化更快,但醫師指出,喝豆漿不但不會使病情加重,還有抗癌的效果,不論是不是病人,都可以多喝豆漿,但不要添加過多糖,以免吸收多餘熱量。

【醫師小提醒】:

誘發乳腺癌的因素很多,目前臨床患者共同特徵為肥胖、常吃高脂肪食物、營養過剩、少運動、有喝酒、抽菸習慣、長期熬夜等,都會使患病機率提高,想健康防癌、抗癌,要飲食正常、均衡,且要規律運動,已經罹患乳腺癌的病人,也必須要體力能負荷的程度內運動,才是正確保健之道。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2/15686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連續31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且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101年共有15萬3823名癌症患者,平均每12分2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不過,有研究指出,7成5癌症患者並非死於癌症本身的疾病,而是營養不良,營養師也建議,化療前多補充營養和熱量,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增進抗癌成功率。

營養不良 抗癌未戰先敗

國外曾有研究指出7成5癌症患者在診斷罹患惡性腫瘤病症時,已有營養不良的情況;另一份報告是的1979年發表的內容指出,體重每下降5%,就可對癌症治療造成負面影響。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癌症會消耗細胞內營養素、肌肉和蛋白質,造成營養不良,導致體重下降、體力衰退,若又遇到對好、壞細胞一律「殺無赦」的化療,其毒性將會對人體引發副作用。

特別是對一些分裂繁殖快、正在生長中的細胞,例如胃腸道上皮黏膜、骨髓造血細胞、生殖細胞、毛囊組織等,都可能受到波及,導致黏膜發炎、腹瀉、掉頭髮、噁心、嘔吐、貧血、白血球下降等症狀。營養不良和體力低落的情況下接受化療,副作用過大時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感染細菌如綠膿桿菌而死亡。

化療前補充營養 減少治療副作用

一般來說,癌症病患接受化療前,應先檢驗評估身體蛋白質耗損程度的血清白蛋白(albumin)、前白蛋白(prealbumin)、免疫能力的淋巴球總數(total lymphocyte count, TLC)、白血球數目WBC,以及血紅素Hb。若低於標準值,則代表營養不良,瀕臨高危險的警戒區。

化療前適度補充營養可增加體重,減少肌肉和能量的消耗,提升免疫力,有體力抵抗其他感染源或療程中的副作用。

抗癌視同作戰 上場前補充營養4原則

不過,癌症患者化療前的飲食攝取不同於正常人,趙函穎營養師表示,為了避免化療加速細胞和體力的破壞,化療前應多補充營養,建議飲食原則如下:

1. 少量多餐補熱量:在原有規律的三餐之外,額外增加點心時間,每天吃4至6餐,同時增加用餐數和飲食總量,若能增加體力,有更多體力對抗癌症。但點心不宜選擇飽足感高的食物,以免影響正餐攝取量,建議改用高營養價值的流質食物取代。

 2. 營養首重蛋白質:化療患者最怕肌肉和體力消退,因此治療前的飲食應以高蛋白、高熱量飲食為首要,加速身體蛋白質的合成及利用,有效增加肌肉質量。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包括蛋、豆、魚和肉類,但建議以豆類和蛋類為優先選擇,因為其蛋白質生物價較高,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建議每公斤體重×1.5克,即50公斤體重者,每天需攝取75克蛋白質。

3. 多吃蔬果和堅果:除了蛋白質之外,患者應按「蔬果579原則」,多攝取新鮮蔬果,提升抗氧化的能力;適量攝取高纖澱粉類食物,如糙米;每天攝取無鹽分的綜合堅果1把(約30克),幫助身體提升免疫力。

4. 補充活力營養素:OMEGA-3中的DHA和EPA可有效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常見食物包括深海魚、鮭魚、亞麻仁籽。精胺酸可增加自然殺手細胞與淋巴球的活性,增強癌症病友的抵抗力,加強肌肉蛋白質的合成。

 

Yahoo!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E7%99%8C%E7%97%87%E5%A5%AA%E5%91%BD-%E5%A4%9A%E6%95%B8%E6%AD%BB%E6%96%BC%E7%87%9F%E9%A4%8A%E4%B8%8D%E8%89%AF-085522979.html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籠目褐藻褐藻多醣安全性評估報告

樂活村健康報商標(小)  

參加了2012年在台北舉辦的「癌症輔助整合醫學研討會」,提到『籠目褐藻褐藻多醣』的安全性評估的研究進展又跨進了一大步。

上網找了一下研究報告,礙於著作專利只能給大家看封面,如果想更了解籠目褐藻褐藻多醣安全性評估報告的內容與研究進展,歡迎到全省「樂活村天然有機連鎖專賣店」直營店共同研究與了解。

 A、籠目昆布褐藻多醣對成人健康志願者的安全性 

籠目昆布褐藻多醣對成人健康志願者的安全性  

日本補充及替代醫學會誌,8(2):45-53, 2011

Reprinted from Japanese Journal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Vol.8, No.2,45-53, September,2011.

B、患者長時間口服籠目昆布褐藻多醣安全評估

癌症患者長時間口服籠目昆布褐藻多醣安全評估  

日本補充及替代醫學會誌,10(1):17-24, 2013

Reprinted from Japanese Journal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Vol.10, No.1,17-24, September,2013.

歡迎到全省「樂活村天然有機連鎖專賣店」直營店共同研究與了解。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活健康網 – 2013年1月28日 下午5:25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一名33歲的柯先生從小就幾乎不吃蔬菜水果,就連吃陽春麵都要把青菜挑掉,偶爾在家人強烈的關心下,才吃幾口高麗菜聊表心意。此飲食習慣讓家人非常擔心柯先生的健康狀況,因此建議他進行健檢。檢查報告中雖然癌篩指數正常,但預防醫學診所醫護人員深入了解柯先生的飲食習慣後,當日加做無痛腸胃鏡篩檢,檢查後才驚覺已罹患第三期腸癌。 

預防醫學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此案例之所以年紀輕輕就罹患腸癌,推測與飲食攝取中缺乏纖維有很大關係,而柯先生並無出現腸癌的明顯症狀,一直到檢查後才發現罹癌,根據該診所統計,30到40歲的腸息肉患者中,約有4成也都是屬於攝取蔬果嚴重不足的人,另外,具腸癌家族史、肥胖、喜好外食、肉類、少蔬果的民眾產生腸息肉的風險也會增加,建議30歲以上外食族、腸癌高風險的族群應做一次腸息肉檢查。

根據每年上萬人次無痛腸胃鏡篩檢經驗,呼籲全民做好日常腸道保健,每天至少吃5個拳頭的蔬菜水果,纖維攝取來源應多元豐富,可以全穀類主食,並挑選非精緻、非加工的食物,鄭乃源舉例,一般認為豆類含有纖維,然而豆類一旦加工為豆干、豆漿,纖維即大量減少,該診所列出一般民眾時常攝取的外食,如火腿蛋吐司加上一杯奶茶、雞腿便當等,纖維質含量遠低於一日所需的25克,顯示一般外食幾乎都NG。

從歷年的受檢者數據中也發現,31至40歲的上班族,腸息肉的發現率已由93年31.5%攀升至101年的38%,顯示年輕族群的腸息肉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呼籲年輕上班族也應檢視自己的腸道健康。應定期進行全身健檢,包含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糞便潛血檢驗等,才能及早發現病灶,以免初期症狀惡化成難以挽回的重症。因此鄭乃源呼籲,定期健檢配合良好的高纖飲食習慣及維持每日運動,雙管齊下更能腸保健康。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23974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年12月19日 11:24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肺癌死亡率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讓台灣人聞肺癌色變,而肺癌又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八成五,其中肺腺癌約佔五~六成,是國人最易罹患的肺癌種類之一,且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由於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感覺不適,通常已是晚期,而晚期肺腺癌患者最怕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醫師表示,此時回頭進行化學治療有助於延長存活期。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科林慶雄醫師說,在擬定晚期肺腺癌治療方針時,會依據個別的體能狀況及基因檢測結果,建議「個人化」治療方式。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以標靶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但標靶藥物不是萬靈丹,只能適用於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的患者,但標靶治療上最大的瓶頸就是產生抗藥性,一旦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後,病人通常會覺得灰心,畏懼化療,此時,應該要隨時配合醫生做調整,可回頭進行化學治療,給自己更多的希望。

林慶雄醫師進一步表示,新一代化療新藥在使用已有長足的進步,但在臨床上,常遇見許多患者排斥化學化療,顧慮其伴隨而來的副作用而對化療卻步,不僅浪費寶貴時間與體力,反而使腫瘤繼續惡化。其實只要依照醫師指示,搭配輔助性用藥的控制,就能降低化療產生的噁心、嘔吐、掉髮等副作用。

林慶雄醫師建議,肺腺癌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期間,需特別注意營養補充,因接受化療的患者容易引起味覺異常、厭食等症狀,必須隨療程時時監控營養的變化,以防化療後體力衰退影響身體免疫功能。

另外,記得要隨時監測體重,對於正在進行化療的患者需要“斤斤計較”才好,一旦發現體重有下降的情形,就應增加食量,勉勵自己多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飲食。

目前新一代化療藥物對於肺腺癌治療已經能達成很好的治療成果,林慶雄醫師特別提醒對於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之患者,需學習與新藥物及治療方式共存,平常日常生活也要維持均衡的飲食攝取,適度運動維持體力,讓身心盡可能達到最佳狀態。

資料來源:今日新聞 http://www.nownews.com/2012/12/19/11661-2883376.htm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通訊社 【國內醫藥、國內財經】2012-11-27 14:43:10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7日電)台灣女性大多數都不吸菸,但肺癌卻長占台灣女性十大死因中的第 1名,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當務之急,國衛院從基因找關聯,證實遺傳特性確實會提高肺癌風險。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所所長熊昭及其研究團隊報告「發現亞洲不吸菸女性肺癌易感基因位點」跨國合作的研究成果,並在11月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遺傳」網路版。

為探究基因與環境危險因子與不吸菸肺癌的關聯性,成立10多年的台灣肺癌遺傳流行病學研究團隊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國家癌症研究所(NCI),針對亞洲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不吸菸女性,進行DNA標記的全基因組掃描與對照研究。

熊昭表示,這個跨國合作團隊研究發現第10號染色體的VTI1A、及第6號染色體的ROS1-DCBLD1和HLA classII,證實亞洲不吸菸女性的肺癌風險與一些遺傳特性有關,而這些特性與吸菸所造成的肺癌並不相同。

其中,第10號染色體VTI1A的基因位點的肺癌風險比約是1.32倍。

研究團隊之一台大醫學院長楊泮池指出,女性肺腺癌患者中有9成都不吸菸,這次研究發現,女性基因中有5個位點,如果發生突變,罹患肺腺癌機會較高。

楊泮池說,發現亞洲不吸菸女性肺癌易感基因位點後,未來可抽血做基因檢測,找出肺癌高危險族群,平時注意環境因子的暴露,或作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1011127

資料來源:http://www.cna.com.tw/Views/Page/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211270163&q=%E5%A5%B3%E6%80%A7%E4%B8%8D%E5%90%B8%E8%8F%B8%E7%BD%B9%E8%82%BA%E7%99%8C+%E8%88%87%E5%9F%BA%E5%9B%A0%E6%9C%89%E9%97%9C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12/10/15
 

癌症病人正確地補充營養品,可讓正規的治療達到最好的效果。根據動物實驗發現,魚油中的Omega3能扮演抗發炎的角色,酵母硒能誘導腫瘤細胞的細胞凋亡,兩者合併使用,能提高抗腫瘤的免疫力,輔助延長患者存活率。

很多癌症患者都會採用斷食療法,就怕養大癌細胞。對此,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吳彰哲表示,將癌細胞比喻為大獅子,而正常細胞則為小獅子,當它們都被關在同個籠子裡時,正確、適當的營養介入,雖然會被大獅子先吃掉,但是,大獅子在吃飽後也就不會去吃掉小獅子,而小獅子也能從中獲取足夠的營養來對抗;若都不攝取營養時,大獅子只會將小獅子吃掉。所以,飲食調整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速度;若是錯誤的飲食,則只會讓癌細胞愈變愈大。

該動物研究,是將小老鼠分為預防組,即先餵食營養補充品後再打腫瘤細胞後,再餵食營養補充品,以及治療組,即打腫瘤細胞後再給予營養補充品。發現,營養補充品未介入的腫瘤老鼠,約存活三十五天,而預防組則存活四十六天,治療組則存活四十天。若換算成人,則可延長數週到數個月不等。

癌症患者有八十%會出現惡病質的症狀,其特徵為就算病患增加進食的量或是提高營養的攝取,也無法預防或阻止患者體重的持續下降。但,研究發現,魚油及酵母硒合併使用,能減緩體重、肌肉及脂肪的流失。

然而,除魚油會有重金屬污染的問題外,吳教授表示,建議選擇TG型的魚油,而非EE型的魚油。TG型的魚油較容易被吸收,而EE型魚油為魚油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產物,對人體不是那好。而硒則是使用有機硒,美國FDA表示,有機硒可對抗腫瘤,使腫瘤細胞的細胞凋亡。

該研究也與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合作,葉光揚醫師表示,由於腫瘤患者因各種因素無法由食物獲得充足的營養,因此營養補充品的介入極為重要。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綜合新聞 http://61.222.185.194/?FID=13&CID=168310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2012.10.14 02:41 pm

少吃挨餓,就能讓癌細胞死亡?一名52歲四期肝癌女性患者,確診後堅持「斷食療法」,認為是最安全、無副作用的治療,只喝水、吃青菜及中草藥,以為可將腫瘤細胞餓死。結果兩個月內體重掉了10幾公斤,死於肝衰竭。

台灣營養醫學推廣協會今天舉辦「營養醫學整合性治療專業論壇」,基隆長庚醫院內科部部長、血液腫瘤科教授葉光揚在會中提醒,「斷食療法」會要人命,讓末期癌症患者提早死亡。

葉光揚指出,儘管醫學進步,癌症治療技術精進,但許多癌症患者仍有錯誤認知,其中斷食療法就是醫師最難接受的民俗偏方。患者天真以為只要挨餓,身體養分不夠,腫瘤無法獲得足夠營養就會萎縮。

醫師:患者更需足夠營養

事實上,癌症患者更需足夠營養,以蛋白質為例,就需比一般人增加五成攝取量,刻意挨餓首先遭殃的就是正常細胞。因為斷食療法減少熱量攝取,造成蛋白質嚴重不足,腫瘤細胞會搶奪存於肝臟及肌肉中蛋白質。該名婦人罹患肝癌,肝臟代謝能力本來就差,加上肝臟中蛋白質不足,於是引發肝臟衰竭。

該名婦人還有血管栓塞、標靶藥物等治療方式可選擇,但她卻聽信親友介紹接受斷食療法,每天只吃青菜、蔬果及中草藥。兩個月後體力不支、嚴重腹水被送至急診室,體重也從原本的49公斤降至35公斤,檢查還發現黃疸超高,體內白蛋白卻只剩下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嚴重營養不足。

正規治療 存活期更長

葉光揚無奈地說,這名癌症病患並不是沒有其他方法可救!如果透過其他正規治療,存活期約有半年至一年,但斷食療法讓她體重急遽下降,只活了兩個月就死於肝衰竭。

他指出,依照病程不同,癌症患者有不同的營養需求。以末期患者為例,存活期只剩三至六個月時,攝取過多營養不利於治療,只能給予適度營養。該名婦人屬四期,只要配合化療、標靶藥物,並遵循醫師和營養師建議攝取該有的營養,讓存活期更長。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健康醫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429123.shtml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衛生署抽驗市售肉品發現抗生素─氯黴素的用藥殘留,生病的時候跟醫生抜河不想用抗生素,卻在健康的時候一點一滴慢慢吃進抗生素。
還是吃樂活村的安全肉品,經過檢驗還是會比較安心。


【抗生素─氯黴素小知識】
因為會引起致命的再生不良性貧血的副作用,所以在其他西方國家已經很少使用,現在主要用在醫治細菌性結膜炎的眼藥水或藥膏上。

氯黴素常見的副作用:

1.再生不良性貧血:是氯黴素最嚴重的副作用,很少見,卻足以致命,易有貧血或感染及出血情形。
2.骨髓抑制:是氯黴素很常見的副作用,因為氯黴素對人體內線粒體的有毒影響。但骨髓抑制是暫時性的,會隨用藥停止而停止。
3.白血病:在中國的病例對照研究顯示,氯黴素引起兒童罹患白血病的風險有上升的趨勢,治療時間越長,風險也會越高。
4.灰嬰症候群:因嬰兒肝臟酵素發育未完全,無法代謝氯黴素而引起,會導致像低血壓及發紺等不良反應。
 
 
 
 
食品若含氯黴素 長期食用恐致癌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9月24日 上午10:27

◎ 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在九月五日公布抽驗市售禽畜肉類食品中殘留動物用藥,貢丸不合格率達三成三;除檢出禁藥氯黴素,還有其他超量抗生素。此一新聞出現即造成全台消費者的恐慌,據食品藥物管理局及各地衛生局今年六、七月在全台傳統市場及超市,共抽驗九十二件禽畜肉、蛋、鮮乳、貢丸,其中最嚴重的屬貢丸類,二十四件中檢出八件貢丸不合格,違規比率達33%。

據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在南投、金門、花蓮、雲林、新竹縣都各檢出一件貢丸產品不合格,含禁用抗生素氯黴素,殘留量從0.0164ppm到0.7137ppm不等。不只如此,在花蓮傳統市場,也各檢出一件氟甲磺氯黴素 0.4762 ppm ,新竹賣場檢出 1 件貢丸檢出芐青黴素0.1499 ppm ,彰化縣賣場 1 件貢丸檢出普羅卡因芐青黴素0.28 ppm。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自今年起陸續抽驗魚、貝、蝦類7件,雞、鴨蛋4件,鵝肉4件,貢丸2件,總共18件食品做動物用藥的檢驗,檢驗結果皆符合規定。根據毒物學專家指出,氯黴素曾大量用來預防動物及水產傳染病,但因氯黴素為可能致癌物,恐引發白血病,大多數國家已禁用。

因此,衛生局提醒民眾,最好選用新鮮且有CAS、農產履歷的食品,少吃加工產品。只要在苗栗縣轄區內檢驗出不合格產品,衛生局便會立即啟動源頭追查及產品管制等後續處理工作,請民眾放心。

參考資料:
優活健康網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20549
維基百科 ://zh.wikipedia.org/wiki/%E6%B0%AF%E9%9C%89%E7%B4%A0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以日本經驗,吃重鹹、醃漬物等是罹患胃癌的高風險族群,而日本也是胃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這與日本人喜愛吃的食品、佐料等,如燒烤、鹹魚乾、鹹梅、哇沙米等味道重的食物有關。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年公布的國人常見癌症依序(以發生人數排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

胃癌的發生原因有很多,行政院衛生署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李懋華表示,像是吃已發霉含有黃麴毒素的食物,或是愛吃燒肉(肉在燒烤過程中會產生亞硝化物),或是幽門桿菌造成等。但,與吃的鹹不鹹不見得有關係。

吃重鹹易得胃癌,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石慧玲表示,胃癌發生不單只是鹽分攝取問題,吃太鹹反而會先出現血壓、腎臟方面問題。

預防胃癌,燒烤類、刺激性或是辛辣食物則要少吃,且須天天五蔬果。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表示,胃若切除3/4以上或是迷走神經切除的病人,在手術後會出現傾食症候群的症狀,意即食物未經過胃的緩衝,10~15分鐘後讓腸腔膨脹,腸胃道張力會呈現擴張狀態。

有鑑於中秋佳節到來,燒肉與啤酒會讓胃癌的風險增加,建議偶爾吃吃就好。


資料來源:msn新聞  http://news.msn.com.tw/news2806614.aspx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李盛雯╱台北報導】

淋巴癌是沉默的癌症,初期無明顯症狀,常讓人跟感冒混淆,延誤就診。台大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柯博升提醒,若出現燒、腫、癢、汗、咳、瘦六大症狀,特別是持續發燒伴隨身體出現無原因的淋巴結腫大,就要特別留意。

衛生署9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一年有2340位淋巴癌病人,其中常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占了2168人,10年來成長近8成。

柯博升指出,淋巴癌症狀易與一般疾病混淆,表現型態也很複雜。淋巴癌主要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在台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發生率遠高於何杰金氏,約為13:1。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又分B細胞及T細胞,及高度惡性、中度惡性及低度惡性三種惡性度。先確定淋巴癌類別,才能進一步瞭解癌細胞可能的侵犯範圍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近年來由於標靶藥物問世,治療成效更好。

研究顯示,非何杰金氏B細胞侵襲性中高惡性度的淋巴癌,在化療及標靶治療的完整治療下,近6成病友可存活超過五年。追蹤至十年,對治療有完全反應的病患中超過6成疾病沒有復發。

針對低惡性度淋巴癌,以誘導療法加上維持療法,7成病患可達3年無惡化存活率。所以無論淋巴癌惡性程度為何,都須接受完整全程治療,才能有較佳治療成效。

柯博升強調,整體來說,淋巴癌治療成功機會很高,但一定要把握及早治療原則,臨床上可見高惡性的病人有時會延遲治療,但愈晚治療、效果愈不理想,曾經有病人等到腫瘤大到20公分才就診,延誤黃金時間,是非常可惜。

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出「打擊淋巴癌5步驟」,先「記口訣」,注意淋巴癌6大症狀,及早發現、及早就醫;確診後「辨身分」,瞭解癌別,掌握正確治療方法;「遵醫囑」,信賴醫師、良好溝通下配合治療;「不中斷」,積極治療不放棄;最後「樂抗癌」,全程治療降低復發風險,邁向治癒之路。

資料來源:Yahoo!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E7%99%8C%E7%97%87%E9%98%B2%E6%B2%BB-%E6%B7%8B%E5%B7%B4%E7%99%8C6%E5%A4%A7%E8%AD%A6%E8%A8%8A%E7%87%92%E8%85%AB%E7%99%A2%E6%B1%97%E5%92%B3%E7%98%A6-213000516.html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問:「台灣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哪一種?」大部分的女性可能會回答乳癌或子宮頸癌,但其實肺癌已連續20年蟬聯女性癌症死因榜首。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過去數年來國人男性癌症死亡原因中,肺癌高居第2位,僅次於肝癌,但據最近公布的十大癌症,男性肺癌死亡率已升至第一位;在女性則仍為第一位,是國內女性最主要的癌死亡原因,也因此,肺癌與肝癌並列成為國人健康的兩個重大威脅。

肺臟對於人體有多重要?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肺臟是由一對海綿狀的組織所組成的圓錐型對稱器官,左右各一,為呼吸系統的重要部分之一。吸氣時,肺臟會藉由吸入空氣,和肺循環內的血液進行氣體交換,此外,呼吸道的黏膜纖毛和免疫細胞,也分別能阻止空氣中的灰塵、污染粒子、細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進入人體。雖然肺癌的確定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不過,眾多危險因子當中,抽菸絕對是列為頭號危險因素。

以往台灣吸菸人口多,香菸當中的尼古丁會影響支氣管內的纖毛運動,使它清除廢物的能力降低,支氣管與肺部容易因刺激而受損,抽菸的人因為香菸焦油中的大粒子不會跑到末端的肺泡區,所污染附著的位置靠近氣管或大的支氣管等呼吸道與組織黏膜,長期下來就會造成上皮癌症病變。

賴基銘說,抽菸人口多,也就是為何以往肺癌患者中上皮癌的比例居多,但是近年來各項宣導和法令限制,讓抽菸人口大幅下降,但受二手菸及其他煙塵之害的比例增加,造成另一現象產生,那就是肺腺癌的比例大幅升高,這當中又以女性占大多數。

9成肺腺癌女性不抽菸

賴基銘進一步表示,醫學早已證實肺癌和抽菸有絕對關係,但是全人口當中女性吸菸數只占5%、男性吸菸約占40%,其中卻仍舊有許多肺癌患者不抽菸,而得肺癌的女性中也只有1成是抽菸的,有4成確實受到二手菸害,這當中女性8成都是肺腺癌,男性約6成是肺腺癌。許多肺癌患者他們都不抽菸不喝酒,有的人甚至生活作息都非常正常,幾年前因肺腺癌過世的年輕舞者羅曼菲是個例子、前法務部長陳定南也是、帽子歌后鳳飛飛更是引起歌迷無限追思的個案。

由臨床病例顯示,罹患肺癌的原因有一半是查不出來的,推斷有可能與基因有關,或是工作生活環境……等,不過仔細分析這些平常不抽菸、生活規律的女性患者後,得到的結論也不得不正視其傷害,大約有4成的肺癌患者罹患癌症因素就是「二手菸」的影響!賴基銘表示,女性很多從小就受二手菸害,長大後進廚房,油煙也會增加罹患肺癌的機會。

二手菸是肺部的殺手

一般肺癌防治都是針對吸菸者,提醒吸菸的高危險族群要定期檢查,而忽略了其實二手菸對肺部的危害,並不亞於吸菸。賴基銘解釋,二手菸是由吸菸者呼出的菸氣,其中香菸的粒子較小,所以,會被吸到肺部更深入的地方,到支氣管的末端靠近肺泡處。因此,罹患肺腺癌的機率就大大增加,再加上患者對「菸害」認知度不足與自我健康警覺度低,是台灣女性肺癌死亡率持續攀升的重要因素。

起源於肺支氣管及肺泡上皮細胞的肺癌,其臨床表現與肺癌的部位、大小、是否壓迫及侵犯鄰近器官,以及有無轉移等情況有密切關係。因症狀不太表現在初期階段,而且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狀又近似呼吸道發炎,因此往往讓患者不容易察覺,而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良機。

兩大類肺癌

肺癌依其癌細胞來源可分為兩大類,即原發肺癌及轉移性肺癌,腫瘤若原發於肺臟則稱為「原發肺癌」,但若由其他臟器轉移而來,則稱為「轉移性肺癌」。若從病理學角度分類,則有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其臨床表現不同,更重要的是治療方式也有所差異,不過許多臨床個案統計顯示,小細胞肺癌病患的預後,普遍比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差,其後就此兩種肺癌多做說明。

 ◎非小細胞肺癌:

主要包括腺癌、鱗狀細胞癌與大細胞癌三種類型,比小細胞肺癌常見,在台灣約占所有肺癌的88%,相對於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的生長較緩,轉移也較慢。通常治療以手術切除病灶為主,初期發現的話,有完全根治的機會,當然也不能排除術後仍可能發生轉移或復發的情況,只不過大部分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在發病時,都已經是疾病的晚期。對晚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或是評估不能開刀的病例,則仍可採化學藥物及放射線來治療。目前肺腺癌多一種標靶藥物的治療選擇,若表皮生長因子基因(EGFR)有突變,治療效果相當好,尤其是亞洲人、女性、不抽菸者,是最佳使用對象。

根據2012年最新的肺癌分期,依照國際TNM系統(T指腫瘤,N指淋巴結轉移,M指遠端轉移)分為四期:

《Ⅰ期》:原發腫瘤小於或等於3公分,侷限在肺支氣管內,沒有淋巴結轉移,這階段擁有最佳的預後。

《Ⅱ期》:腫瘤介於3~7公分,侵犯主支氣管或離carina(左右支氣管分支處)2公分外,可有肺葉塌陷,淋巴轉移到同側肺門內。

《ⅢA期》:腫瘤大於7公分,病灶侵犯胸壁及橫膈膜,離carina(左右支氣管分支處)2公分內,甚至到心包膜、縱膈腔膜,可有肺葉塌陷,同側縱膈淋巴結轉移,此階段仍可接受手術治療。

《ⅢB期》:病灶已侵犯到肋膜腔,有惡性心包膜或肋膜積水,同側多發性腫瘤,大血管、氣管或食道侵犯,或有對側肺門及縱膈腔淋巴結、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已不建議手術治療。

《Ⅳ期》:病灶已轉移到對側肺部、返喉神經、縱膈腔淋巴結及肝、腦、骨頭或骨髓等器官,目前仍以化學治療為主,通常第四期肺癌的平均存活率則僅剩一年左右。

 ◎小細胞肺癌

至於約占所有肺癌12%左右的小細胞肺癌,癌細胞生長快速,而且很快就由淋巴或血液循環系統蔓延至身體其他組織或器官,就算每年都去照X光,也有可能去年肺部X光一切正常,而今年已經是肺癌第四期。可見這種肺癌不但不易被察覺,癌細胞發展的還相當迅速,一般無法以手術切除,不過,對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療效比非小細胞肺癌更好,因此,治療以全身性的化學藥物為主,必要時輔以放射治療。

小細胞肺癌因為生長快速,依臨床分期,只分為侷限期(limited stage)及擴散期(extensive stage)兩種,其中侷限期是指病灶侷限於單側肺部,可能已侵犯到肺門、縱膈腔或鎖骨上淋巴結,所有在臨床上可發現的病灶,均可完全涵蓋在一個胸部放射治療的照射範圍內,且沒有惡性肋膜積水或遠處轉移的跡象。至於擴散期則是病灶已超過侷限期的範圍,如有惡性肋膜積水或擴展到對側肺部,以及已有遠處轉移的情況。

肺癌雖然好發於男性,但卻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位,賴基銘表示,在認識肺癌之後,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不抽菸、拒絕二手菸害、遠離各種煙塵(廚房油煙、工廠或汽車排煙),多吃蔬菜水果,以及透過必要的篩檢(例如針對高危險群進行低劑量螺旋電腦斷層),才能提早發現,提高治療效果。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51期】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