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新增8千多位乳癌病患,其中25%是陽性乳癌病患,1線藥物無效,需要2線藥物,不過健保並沒有給付,病患一個月得負擔12萬藥費,不少病患吃不起,自行停藥,對於未來不敢抱任何希望,而這2年病友曾向健保局爭取給付,卻還是被排除在外,讓乳癌病患相當無奈,發出怒喊,對此健保局回應,是因為藥廠所附的資料中,沒有明確的實證證明能夠延長轉移性乳癌病患存活率,才沒有給付。


戴著口罩,眼神難掩落寞,43歲的乳癌病友許小姐,抗癌路已經走了8年,身上曾經有6處癌細胞轉移,靠著化療以及自費標靶藥物控制,原本癌細胞指數下降,也只剩下兩處小於1公分的腫瘤,但標靶藥物一顆就要710元,一天得吃5顆,一天藥費就要3585元。

 一個月得花9到12萬元,看著存款數字不斷減少,讓許小姐不得不停藥。乳癌病患許小姐:「沒有辦法,沒得選擇,我不能說把所有錢都丟在藥費,這樣子就算我的病治好了,相對我精神負擔會更大。」

自行停藥的結果,頸部腫瘤又再度冒出,而這位葉小姐也是乳癌患者,靠著勞保退休金,支付標靶藥物費用,能再吃多久,也不敢把握,需要2線的口服標靶藥物,HER2陽性的乳癌病患每年約有3-4000人,病友要求將口服標靶藥物納入健保,頻頻遭到排除,病友發出怒喊。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18日電)肺癌列國人十大癌症之冠,醫師今天表示,罹肺癌人數增加、年齡也下降,肺癌無症狀,發現時8成是晚期,與吸菸習慣、有家族史、飲食多燒烤、油炸、空氣及環境汙染有關。

據行政院衛生署去年十大主要死因統計,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是十大主要癌症之首,占20%,死亡人數也較98年增多。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科主任柯政昌表示,一名來自桃園的31歲女老師,原定在建國百年與交往10年的男友定終身,試婚紗前,卻因持續咳嗽2個月沒有好轉,就醫接受胸部X光檢查,發現嚴重肺積水,布滿癌細胞,已是肺癌第4期。

柯政昌表示,肺癌初期無症狀,當患者出現咳嗽、胸悶、胸痛、骨頭疼痛等症狀時,80%的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但能手術治療的約10%;身體出現異常警訊,包括咳嗽異常、痰色轉變、呼吸會喘、體重減輕、疲勞等症狀,應儘速至醫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民眾初期以為是感冒、過敏、氣喘等,柯政昌提醒,幾週後及求診多次病情仍未改善時,應到大型醫院檢查;基層診所也要落實轉診制度,約1成病患會轉診,確診後有些是肺結核或肺癌患者。

柯政昌表示,當有症狀就醫檢查時,80%已是第3、4期,無法開刀治療,多以化療為主,平均存活約8個月。此外,民眾也可自費基因檢測,再依結果個人化治療,可提高2、3倍的存活率。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宮內膜異位  endometriosis ) 顧名思義指子宮內皮細胞散佈並繁殖至子宮以外的地方,是一種高盛行率 ( 5-10% ) 但病因卻尚未被完全確立的婦科疾病,其病理機制可能包含荷爾蒙、遺傳、免疫系統與發炎反應等因子,因為這些危險因子會透過增加經血量、提高月經來潮的頻率與延長生理週期的時間而促進子宮內膜斑塊的形成與植入組織,進而導致子宮內膜異位。

飲食中油脂的攝取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的影響一直未被深入地研究。目前只有一篇動物實驗的研究證明魚油可以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的發生1。為了進一步探究這項議題,最近刊載在人類生殖醫學期刊 ( Human Reproduction ) 的一篇文章2,研究團隊分析了護士健康研究 ( Nurses' Health Study II, NHS II ) 的資料,這是迄今最大型、歷時最久且仍在進行的前瞻性的研究,結果顯示,飲食中總脂肪的攝取與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並無相關,但是攝取最多魚油 ( ω-3長鏈不飽和脂肪酸 ) 的婦女組別相較於攝取量最少的組別,其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機率遠低了20%左右。除此之外,飲食的反式脂肪可能也會影響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反式脂肪攝取最多的婦女,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高出了48%。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榮民總醫院 血液腫瘤科 王緯書醫師 | 2009 元月 15

左旋麩醯胺酸 (L-Glutamine)是人體進行組織修復以及維持生命極為重要的胺基酸之一。佔了骨骼肌游離胺基酸的百分之六十,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胺基酸。胺基酸是合成蛋白質的原料,而蛋白質又是執行體內各項新陳代謝機能以及維持生命所需最重要的工具,因此足量的左旋麩醯胺酸補充,將有助於體內各種蛋白質的合成以及受損組織的修復。此外,人體在合成去氧核糖核苷酸(DNA)時需要氮鹼基,而左旋麩醯胺酸有兩個胺基,可以提供細胞在製造氮鹼基時所需要的氮元素,進而助於DNA的合成以及修復。

當癌症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時,容易產生一些副作用。其原因就在於化學或放射線治療在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特別是對那些分裂較為快速的正常細胞,例如口腔及腸胃黏膜上皮細胞、骨髓造血細胞等,因而產生一些嚴重的副作用,如嘔吐、口腔黏膜潰瘍、以及腹瀉等。病患如接受鉑類(如cisplatin、oxaliplatin)或紫杉醇類(taxanes)藥物治療時,也常會因周邊神經毒性而產生末稍肢體感覺異常,手、腳麻木的副作用。

如病患於化療後發生口腔潰瘍時,會感受到嘴巴疼痛異常而無法正常進食。發生嚴重腹瀉時,會造成大量水分以及營養的流失。周邊神經毒性而引起末稍肢體感覺異常,手、腳麻木,本體感覺消失時,會無法執行日常生活中例如扣釦子、寫字、以及操作某些用具等較為精細的動作。這些不良反應若不能及時加以治療,更會造成患者生活上極大的困擾,不但影響生活品質,更往往因此使患者延遲或拒絕下一次化學治療的時間,而影響治療的效果。

在正常情況之下,左旋麩醯胺酸屬於「非必需胺基酸」,也就是說人體內能自行製造左旋麩醯胺酸,再加上從日常飲食中所獲取左旋麩醯胺酸的量,足以應付每日所需。但當重病時,如癌症患者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大面積燒燙傷,重大手術或長期住院病患需要全身靜脈注射營養劑的病人,此時其體內所需要左旋麩醯胺酸的量,遠遠超過健康者所需要的量,這時左旋麩醯胺酸就變成「條件性必需胺基酸」,若不及時補充足夠的左旋麩醯胺酸,則容易引起病患的免疫機能衰退、口腔黏膜潰瘍出血、腸道黏膜萎縮、腹瀉等症狀,甚至全身骨骼肌肉極度消瘦出現「惡病質」,對病患的後續治療及存活產生不利的影響。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醒報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氣溫溜滑梯,腸病毒攀升。疾管局公布本周腸病毒疫情,重症新增5例確定病例,患者多為5歲以下嬰幼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任李明俊指出,除注意腸病毒外,也需多注意腸病毒併發症,如咽頰炎、腦炎。在疫情流行期,更需隨時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多洗手、如患有高燒症狀要多休息,與不要去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近期不少感染腸病毒71型重症病童,同住的家人、親戚小孩或幼稚園同學先後「淪陷」。腸病毒患者多出現咳嗽、食欲差、嘔吐、活動力低、發燒、嗜睡、紅疹、抽搐、喉嚨紅腫等症狀。此外,他提醒民眾,明年腸病 毒疫情有升高趨勢,家長和孩童不可不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任李明俊接受採訪時表示,孩童為感染腸病毒高危險群,最近門診常出現「咽頰炎」病例,這也屬於「腸病毒」的一種。最明顯的症狀是喉嚨很疼、不敢吃東西、口水變多,同時也可能發高燒。

此外,近天氣多變化,李明俊也提醒5歲以下的嬰幼兒也要注意腸病毒引起的併發症,如腦炎,此類的病狀是睡覺時受到驚嚇、以及肌肉陣顫。另外,也需注意胸腔心肺發炎,引發急促呼吸的後遺症。

文章標籤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