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癌症新知 (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生活-高分子籠目褐藻多醣
活化免疫系統趕走癌細胞
 
褐藻多醣因具有可活化體內免疫細胞的成分,成為近來廣受討論的課題,到底在癌症的輔助治療上具有什麼樣的功效?

輔助替代醫學利用在抗癌的效果上,一直備受各界的關注,在2012年4月由台灣營養學會、日本輔助整合醫學會(JCAM)與觀文醫學營養中心等單位,在台北振興醫院及高雄長庚醫院舉辦的「2012癌症輔助整合醫學研討會」中也邀請了日本金澤大學(Kanazawa University)醫學系醫學博士鈴木信孝教授(Prof. Nobutaka Suzuki)探討褐藻多醣對能抵禦體內癌細胞的「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具活化的作用。
(詳細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51期)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結人工肛門夢魘  降結腸接肛門替代直腸 直腸癌患者保肛門棄糞袋  五年存活率達八成以上

小姐5年前被診斷罹患低位直腸癌第三期、腫瘤約三公分大,當時才26歲的她以為要切除肛門,未來五、六十年都要使用人工造口,糞袋不離身。後來經郭立人醫師施行保肛手術-「肛門括約肌間分離手術」,成功切除直腸腫瘤,肛門也得以保留。目前如常人般控制排便,次數正常且不需隨身攜帶糞袋,生活品質不受影響。

低位直腸癌因腫瘤位置接近肛門,一般處置大多以切除肛門後裝置人工肛門為主,因此低位直腸癌患者中,每年有高達七成以上病患,需終生帶著人工肛門及糞袋痛苦過活,對患者的社交及生活是一大打擊。

每年約有四千位直腸癌患者,低位直腸癌約佔一千位,其中七成以上(七百至八百位左右)的患者需隨時隨地帶著人工肛門及糞袋行動,生活極為不便。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直腸外科團隊今年十月開始在低位直腸癌治療上有新的嶄獲,執行「肛門括約肌間分離手術」,再以降結腸連接肛門,替代被切除的直腸腫瘤段,手術需耗時七個小時,猶如「直腸隧道開通」工程,無需摘除肛門,讓直腸癌病患擺脫人工肛門夢魘,且五年存活率達八成以上、復發率降至4.4%,讓患者生活品質與尊嚴得以維持,為病患提供肛門保留新希望。

北醫附設醫院肛門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郭立人表示,低位直腸癌因腫瘤位置接近肛門,一般處置大多以切除肛門後裝置人工肛門為主,但單以外科手術切除的大規模統計,局部癌症復發的比率為12%,甚至有報告指出高達33%的局部復發率。

郭立人醫師強調,「肛門括約肌間分離手術」是一項耗時長、複雜困難的手術,首先需以腹腔鏡微創手術將腹腔內沾黏彎曲的降結腸分離、鬆脫,這個過程就需耗費一個多小時。再將肛門口的括約肌間內外分離,然後把骨盆腔內的低位直腸腫瘤段切除,最後再將已鬆脫、高位的降結腸連接至肛門口縫合,等於是重新做一段新直腸,讓括約肌能夠正常控制排便。這項手術需耗時七個小時,分別從腹腔、骨盆腔及肛門進行,猶如一項「直腸隧道開通」工程。

北醫團隊以多科整合性治療,執行「括約肌間分離手術」,即是在直腸癌手術前,輔以放射及化學治療後,再施行根除性的直腸癌切除手術,目前對直腸癌的治療,其五年存活率達八成以上,且其局部癌症復發率也降至4.4%,不但能有效降低癌症復發率,還能讓病患保留肛門,有良好的排便控制,維持生活品質及正常社交活動,反應十分良好。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大腸直腸癌新增病例已突破萬人,高達10,248人,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首度超過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大腸直腸癌的快速攀升多半肇因於飲食中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研究指出,飲食中蔬菜水果的攝取可以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而脂肪、紅肉等攝取過多則可能增加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資料來源:北醫附設醫院電子報  第 2010-03 期  2010-03-01發行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活村健康報商標(小)  2012/8/16樂活村健康報

塑膠材質回收編號    

 

參考資料及圖片來源: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http://recycle.epa.gov.tw/other/can1.html; 維基百科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希望基金會-部落格 2012/08/08 17:12

痠痛難耐、運動傷害或生長痛時,許多人會到國術館或中醫,尋求推拿的幫助,希望藉此緩解痠痛,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推拿,尤其是罹患骨肉癌的病友!

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骨腫瘤治療中心主任陳威明醫師發表於國際《骨骼與關節手術期刊》的研究報告,首度證實「推拿」會造成骨肉癌擴散。成果報告中,他除了指出病患常因骨肉癌症狀與生長痛或運動傷害相似而去推拿,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外,更發現確診前曾推拿的病友,5年存活率僅約5成,反觀沒推拿者卻有9成,因此,對骨肉癌的病友來說,推拿對其復發或轉移等未來病情的發展,都有著不利的影響。

好發於10歲至25歲年齡的骨肉癌,在六十年代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因為絕大多數的病人需要接受截肢手術,且80%以上的患者會死於腫瘤復發或肺部轉移,所以,當醫生確診為骨肉癌時,對病患與其家庭的身心都會造成重大的傷害與影響。但所幸隨著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不僅骨肉瘤的五年存活率已大幅提高到70%左右,且85%以上病友可以保留肢體,降低因截肢所造成的身心衝擊。也因此,為了對抗頑強的骨肉癌,癌症希望基金會提醒,因骨肉癌的症狀容易與生長痛或運動傷害導致的肌腱炎相似,所以,若發現膝蓋或肩膀關節持續腫痛,摸起來有硬塊,且夜間常被痛醒,請儘快至醫院檢查,勿任意推拿或迷信偏方,以免延誤治療。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hopetw/article?mid=4517&prev=-1&next=4505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活村健康報商標(小)  樂活村健康網2012/07/12  

癌症的治療過程,最讓患者及家屬覺得可怕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必須面對的痛苦治療過程,常常很多患者「有心接受治療」,但在治療過程因併發症而「無力撐過療程」,不得不中途停止治療。

在2011年台灣癌症基金會主辦「癌因疲憊症國內外趨勢座談會」探討「癌因性疲憊症 (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的對癌友的影響,簡化綜合整理一些資訊,提供給需要的朋友了解。 

★ 症狀

      口述的表達:懶洋洋、提不起勁、身心俱疲、疲倦、筋疲力盡(與一般的累不同,無法透過睡眠或休息而緩解)

       身體的表現:四肢無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情緒的表現:焦慮、憂鬱、情緒麻木、參與活動意願低、沒有成就感等等

★ 嚴重程度

        高達70%以上病人常常感覺疲憊

        接近50%病人無法藉由睡眠或休息緩解

        接近30%病人認為比掉髮、嘔吐或疼痛更讓自己困擾

        超過20%病人因此無法處理日常生活,例如:洗澡、如廁等生活自理

        接近30%病人因此影響正常進食

        約有33%病人因此治療中斷 (3人中有1)

★ 造成心理衝擊

      接近70%病人情緒低落

        高達55%病人失去與人接觸的動力

        約有1/3的病人對未來感到無助且沒有期待,甚至產生輕生念頭

        接近35%病人認為醫護人員無法協助解決疲憊問題

        易生負面想法─「 是不是復發了 」、「身體負荷不了治療」、「是否該放棄治療」、「是不是治療無效」、「是不是快到生命終點了」、「成為家裡負擔」、「好累、好苦」

★「癌因性疲憊症CRF」的病理機轉

促炎細胞激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是造成發炎的訊號,癌細胞本身會分泌一些促炎細胞激素,使人體內產生發炎現象,除疲憊的現象外,還可能產生水腫、高血糖、高血壓、貧血、…的現象。

促炎細胞激素在癌症患者體內產生了以下三種反應:

(1)透過下視丘-腦下腺-腎上腺皮質軸(HPA axis)抑制了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分泌;

(2)造血細胞受到影響而產生貧血;

(3)改變神經傳導物質(5-HT)的代謝所造成。

如何預防及改善

患者可藉由改變生活習慣,如運動、飲食、藥物來改善。

藥物:治療貧血藥物(主要針對貧血造成的疲憊)、中樞神經興奮劑(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抗憂鬱劑(治療憂鬱或沮喪造成的疲憊等),近年還有一些國內大廠成功研發植物新藥。

補充含EPA的深海魚油:EPA可減少促炎細胞激素的產生,也可減少癌症患者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協助維持患者肌肉及保持體力。

補充優質蛋白質:特別是富含「支鏈胺基酸BCAA的蛋白質」及「左旋麩醯胺」。支鏈胺基酸可改善食欲,增加肌肉合成,並使蛋白質利用率增加。左旋麩醯胺有效保護黏膜的健康。

給予高熱量飲食

給予多變化的飲食內容、少量多餐及在歡樂沒有壓力的餐飲環境

希望這篇整理可以為疲弱的癌症患者和家屬帶來新希望。


參考資料來源:台灣癌症基因會、CAM返老還童癌症輔助醫學療法中心、中國時報

文章標籤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活村健康報商標(小)     (樂活村健康網  綜合報導)

        太可怕了,環境毒素到處都是,可以體會為什麼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會公布縮短成每6分1秒就有一個人罹患癌症。

        生活中真的很難不碰到毒素、致癌因子,甚至是讓未來孩子們變為同性戀的環境荷爾蒙,吃的、喝的、身體接觸的、空氣中聞的到處都是。把自己隔絕起來不是一個保護自己的好方法,因為避不開。常常會聽到有人嘲笑,有機真的是有機嗎?無污染的肉品嗎?如果沒有這些和樂活村一起堅持的有機、無污染鬥士們,台灣的污染及農藥只會越來越嚴重,只會越用越多、越用越深,我們和下一代永遠沒有機會吃到安心的食物,那就只能等自然淘汰、物競天擇了,肝臟解毒能力強者活下來而己。    

        期待有一天全台灣都能成為有機的純淨世界,那時就能無懼、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了。但在現在的環境,樂活村必須做到努力為消費者把關,並幫助消費者強化自己肝臟解毒能力,促進身體將在外吃進來的毒素儘快排出,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

        讓我們一起為未來的健康曙光共同努力!

環境毒素表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1日電)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天公布最新發生癌症人數及排名統計,民國98年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每6分2秒就有1人罹癌;較97年增加7371人,增加最多的是大腸癌1484人。

國健局表示隨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推廣,民眾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依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民國98年共有8萬7189人被診斷罹癌,其中男性4萬9022人、女性3萬8167人。

國健局表示,較97年增加7371人,其中增加人數最多前4種癌症依序是大腸癌1484人、肺癌1127人、乳癌790人及口腔癌699人。

為有效防治癌症,除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及養成規律運動外,國健局表示,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也很重要;目前衛生署已補助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等篩檢,但民眾接受乳癌及大腸癌篩檢比率只有3成左右,呼籲民眾善用癌症篩檢資源。1010621(中央社記者龍瑞雲攝 101年6月21日)

資料來源:Yahoo!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6%E5%88%862%E7%A7%921%E4%BA%BA%E7%BD%B9%E7%99%8C-%E8%85%B8%E7%99%8C%E5%A2%9E%E7%8E%87%E9%AB%98-015012456.html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義大醫院 血液及腫瘤科 巫宏博主任

案例一:﹝三年級﹞小兵立大功
護士:「歐吉桑!你的孫子有夠聰明,這麼小就會一個人照顧你!」
病患:「唉......」
案例二: 一個癌症晚期病人,經過多次手術、放射治療後復發,肺部出現轉移,化療效果不明顯。因病情尚為穩定,醫師婉言建議先出院,在門診做支持治療。一直在床邊照顧的妻子,突然情緒崩潰,變得激動易怒,哭泣健忘、覺得醫護人員冷酷無情,「出院不就是要我回家等死!」
近年來,雖然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已經增加到50%以上,在許多人心中依然覺得「癌症 = 絕症」。所以被宣告診斷為癌症時,病患常常有被「烙印」的感覺,帶來心理上劇烈的衝擊,與社會角色的變化。在抗癌的過程中,癌症病人並不是唯一受苦的人,第一線的照護者,包括家屬和醫護人員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沉重得難以負擔,甚至可能因而發生枯竭 (burnout)與崩潰。因此,癌症照護者所承受的壓力與情緒管理,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

 一、 家屬的壓力

「我再也受不了!我還要上班,怎能一天到晚陪他看門診」~ 焦急的家屬
對大部份癌症病患來說,家屬﹝尤其是女性家屬﹞通常扮演主要的生活照顧者,而且還必需執行比較簡單的護理措施(如換藥、灌食、翻身、給藥...等)。照顧者工作繁重的程度,通常和病患「癌症嚴重度」以及「生活依賴度」成正比。此外病患的心理問題,認知問題、親友間互動問題、家庭經濟問題等,都可能增加照顧家屬的壓力。
家屬中常需要超過一位以上的照顧者,照顧者常面臨的問題如下:
* 身體負荷:疲倦、睡眠不足、筋骨關節受傷。
* 情緒負荷:心情沉悶、心力交瘁、情緒緊張、病患的情緒波動。
* 社會功能負荷:「需要時時刻刻注意到他」是一項負荷,嚴重影響許多需要時間的活動,如外出、旅行、逛街、休閒活動等。
* 影響到家庭關係:子女照顧失能年老的癌症病患,可能因此而影響家庭生活與夫妻感情。
* 影響工作表現:照顧者常會犧牲休閒時間、調整工作型態、加速生活步調。工作上可能出現常請假、無法加班、遲到、心不在焉、效率及品質降低等問題。
* 治療與照護問題: 到底要接受現代醫學或民俗療法、要採取積極治療或緩和照護;此外經常出入院、回診和複雜的醫院常規,會使家屬失去平衡,出現不恰當或憤怒的感覺,病人複雜的症狀及表現出的痛苦情緒,造成家屬精神與精力的透支。
* 經濟及貧窮問題: 照顧工作是無酬的,為了照顧病患,家屬可能決定離職、提早退休,或選擇部分工時及間斷性的工作,加上醫藥費、交通費、伙食費等負擔,容易陷入經濟困難。
* 悲慟反應:因為情感上重大失落,引起的反應。假如一旦癌症病患去世,對親友情感上的衝擊常十分劇烈。一般而言,會經歷以下五個階段:震驚 --> 否認 --> 憤恨 --> 憂鬱 --> 接受;心理上常需數週至數月時間來調適。悲慟是正常反應,但也可能變成疾病 ─ (1) 悲慟超過負荷,轉為不良的適應模式(2) 長期停留在悲慟中,無法完成心理調適過程。
「久病床前無孝子」─ 照顧一個癌症病人,家庭的人力、物力、經濟均會受到極大的考驗;假如照顧工作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則精神及體力上的壓力,真的是會使人面臨枯竭崩潰的地步。在台灣,主要照顧者極少受到專業性的訓練,其他的家人所扮演的角色,以輔助為主,極少能輪替;至於親戚、友人、鄰居等,則是以偶爾探望、「提供偏方」為主,無法真正插手照護工作。

二、 醫護人員的壓力

「累死了!好久沒休假了,事情都做不完」~忙昏頭的護士?
根據Whippen DA 等人,在1991年對1000名照顧癌症病患的醫師調查,結果發現56%醫師有枯竭現象。
醫護人員在照顧癌症病患時,除了提供專業上的服務,也不可避免會付出人性的關懷,面對病情的惡化或複雜的互動,更會承受繁重的壓力。
可能的壓力來源如下:
* 情緒壓力:懷抱同理心的醫護人員,很容易感受到病人的與家屬的情緒。特別是在病患面臨病痛、恐懼、瀕死、死亡等問題之時。
* 工作過勞:因為人力不足、病情複雜、時間不足等,甚至可能造成家庭生活受影響。
* 工作環境不良:大環境﹝政府政策、保險給付、醫院主管﹞不重視癌症照護、缺乏照護資源﹝照護團隊效率不佳、人力分配不均﹞、照護者整合不良
* 照護上的爭執、角色的衝突:病患自主權、醫療正確性、病情惡化如何告知、急救是延長生命或延長死亡、藥物加速死亡、照護者的意見相左......等問題。

三、 枯竭狀態

無論是照顧癌症病患的家屬或醫護人員,在一段時間的照護壓力後,都可能進入所謂的「枯竭狀態」。枯竭狀態,是指從事照護工作者,因為工作壓力,而逐漸失去其原有理想、熱忱、與目標。進入枯竭狀態,不僅影響照護者本身,也會影響照護工作的品質。
根據 Spinetta JJ (2000)的分析,枯竭狀態可分為五個階段:(1) 身心疲憊 ─ 渴望休假,急欲從照護工作逃離 ;(2) 態度冷漠 ─ 照顧時喪失同理心,與人性化的關懷; (3) 照護失敗 ─ 照護工作出現明顯疏忽、錯誤,與其他人的合作出問題;(4) 人際失敗 ─ 家庭關係出現問題、親友互動情形變差;(5) 「心死」─ 情感空洞、人生幻滅,日子過的如同「行屍走肉」,可能出現自殺念頭。

如何從壓力中勝出

1.從照護工作中成長:在學習中逐漸成長,與勝任照護工程、在辛勤的照顧中,透過人際互動,體驗人性的溫暖與互動的樂趣。
2.瞭解極限、調整期望:醫學不是萬能的,體力必有其極限,人生不可能完美,如何務實面對這些課題,並接納別人的協助。
3.建立對生老病死的看法:佛說輪迴,基督說來生,若對生老病死有定見,則面對疾病與死亡,就不會覺得茫然無措。
4.壓力之生活管理
(1)平衡「私人生活」與「職業生活」,避免工作過久,增加私人休閒時間。Whippen DA 等人,在2003年,進一步對1740名腫瘤科醫師調查:發現主要的壓力來自於:工作過度、時間不夠用。最近的研究更發現 ─ 「一段完全放開工作,和家人相聚的時光」,對腫瘤科醫師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2)認識、監控壓力症狀,找可以瞭解的人討論,宣洩情緒壓力,拜訪同行尋找解決之道,若嚴重時需就醫。
(3)生活減壓:補充營養,靜坐,按摩,運動。
(4)維護心理健康,保持幽默,多接近大自然。
5.人際支持
(1)家庭的支持:家人有效的傾聽,和心理上及實質上的協助,是減輕壓力最重要的方法。
(2)友、志同道合者﹝信仰或理念相合﹞的分享與扶持。透過經驗的分享,達到社會支持的功能。 
(3)參加支持性或教育性團體:藉著參加團體,病人及家屬可透過比較與交換提昇社會支持度,並學習新的疾病適應技巧,加強社會網絡。

結 語
有一個作家說:「寫作像是修行」,我覺得「照護也是修行」。家屬與醫護人員,前者提供生活照顧,後者提供醫療照護,都是癌症病人的菩薩;然則即令是千手觀音,其能力也有極限。照護者的健康,是病患的保障,只有減輕照護者的壓力,發揮團隊功能,才能提昇全人照護,給病患最佳和最安心的服務。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防治網http://www.tccf.org.tw/old/magazine/maz38/m3.htm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心理承受力越強,圖片轉動越慢 ★

下圖是三張靜止的圖片, 據心理醫生說,圖片與心理承受力有關,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強,圖片轉動越慢。 
下面三張圖,測試看看你見到的圖,是靜止還是快速轉動? 開始吧!!

1.jpg 
如果你看到的圖是靜止的, 表示你的心理承受力比20%人要高。
2.jpg 
如果你看到的圖是靜止的,表示你的心理承受力比60%人要高。
3.jpg 

如果你看到的圖是靜止的, 表示你的心理承受力比80%人要高。
美國曾經以此作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測試,他看到的圖片是高速旋轉 的,而大部分的老人和兒童看這幅圖片是靜止的。
您是否正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來測試看看吧!因為這關係到您重要的健康! 

壓力對於身體的健康與疾病的改善佔很重要的因素。
精神壓力會削減免疫的機能及降低DNA自我修補的能力而引發癌症。1999年W.Ju ng 和 M.Irwin在《精神官能醫學Psyc hosoma tic Medicin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嚴重抑鬱症患者若抽煙則會降低體內的自然殺手細胞NK(natural killercells)的活性,NK細胞是體內消滅癌細胞及受到病毒感染的重要免疫系統。

七八年前,朋友寄了圖過來,當時看到的圖幾乎是靜止,可是這次在朋友的FB再看到這張圖,卻是快速轉動,我是不是壓力太大了!感謝旺達提供的圖。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6月14日 上午8:06 


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國際癌症研究署 (IARC) 正式把柴油引擎廢氣列為致癌物,級別與石棉、俗稱砒霜的砷和芥子氣一樣。 


《星島日報》報導,國際癌症研究署於周二 (12日) 宣布,正式將柴油引擎排放的廢氣,由可能致癌的第二類別,提升到「確定致癌」的第一類別。研究署內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一致得出結論,指柴油的廢氣是導致肺癌的原因之一。此外,有限的證據顯示,吸入柴油引擎廢氣與罹患膀胱癌存在關聯。 


研究署主席波爾捷指出,專家們的結論是一致的,確認柴油引擎廢氣會導致人類患上肺癌。研究署表示,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接觸到來自汽車、火車、輪船、發電機等多種渠道的柴油引擎廢氣,希望今次重新分類能夠推動各國減少排放柴油廢氣。 有關的研究報告將於《刺針》腫瘤學期刊發表。 


國際癌症研究署劃定的致癌危害等級共分四個類別,第一類是確定對人類致癌,例如石棉、芥子氣、香煙和酒精。第二類是很可能或可能對人類致癌,第三類是缺乏足夠證據來判斷是否對人類致癌,第四類則是很可能不對人類致癌。 


香港環保團體健康空氣行動 (CAN) 總幹事蔡淑儀指出,香港商業柴油車高達 13 萬架,超過 8 成仍使用歐盟四期以前的舊引擎,排放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氮氧化物分別佔全港車輛總排放量的 88% 和 76% ,雖然政府過往曾推出「更換歐盟前期及一期柴油商業車輛資助計畫」,但申請數目僅約 30% ;而於柴油巴士安裝催化還原器計畫,亦只是試驗性質,未能有效減低柴油廢氣排放,促請政府落實設立低排放區,立法加快淘汰老舊柴油車的速度,以及立法規管船隻於泊岸時轉用低硫柴油等措施。


 香港《文匯報》報導,專科醫生林冰指,香港每年有不少並非吸煙人士染上肺癌,懷疑與空氣污染有關,如二手煙和汽車廢氣等。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則表示,柴油引擎排放出的廢氣中,含甲醛、苯及氧化鋅等多種可引發癌症的化學物質,認為當局應該多管齊下,以低稅措施鼓勵市民採用低污染的燃料,及道路規劃方面著手。 


環保團體地球之友要求,政府應按 2009 年《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公眾諮詢文件》中提出的建議,採取措施逐步淘汰所有歐盟前期、一期及二期等高污染商用柴油車及巴士。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當局會繼續留意監察空氣污染物的數據,並因應情況制訂改善空氣的措施,又強調政府已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管制並減低柴油車輛的廢氣排放,並取得顯著的成效,如 2011 年路邊的二氧化硫及可吸入的懸浮粒子水平就分別較 1999 年減少了 56% 及 33% ,而仍在路面行走的歐盟前期和一期的柴油車輛亦已較 2007 年減少了 49% ,目前有約 3 萬輛。


 


資料來源:Yahoo!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who%E6%AD%A3%E5%BC%8F%E6%8A%8A%E6%9F%B4%E6%B2%B9%E5%BC%95%E6%93%8E%E5%BB%A2%E6%B0%A3%E5%88%97%E7%82%BA%E8%87%B4%E7%99%8C%E7%89%A9-%E7%B4%9A%E5%88%A5%E5%90%8C%E7%A0%92%E9%9C%9C-000654100.html

文章標籤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榮總護理部 劉淑珍 | 2007 五月 22

依據研究癌症病人有30~87%會有惡病質的症狀,有22%病人死於惡病質而非腫瘤本身。所以了解原因,提供有效的措施來預防和治療癌症惡病質在癌症病房是重要的一環。

惡病質是宿主和腫瘤間因食物攝取量減少和賀爾蒙/新陳代謝異常所產生的結果。主要會影響全身的器官,其症狀包含有體重減輕、倦怠無力、厭食、易飽感、嗜睡、蒼白、貧血、消瘦憔悴、電解質不平衡等情形,如此狀態下,病人容易發生感染、栓塞、心衰竭和死亡的危險,亦會影響生活品質、社交、睡眠等問題。

引起惡病質的原因包括如下:
1. 因癌症導致新陳代謝改變:癌症病人因細胞激素、脂肪移動因子及蛋白質移動因子使代謝速率改變,導致基本代謝紊亂,病人會有基本代謝速率增加、肝醣分解增加,並會使用到蛋白質產生負氮平衡、葡萄糖不耐症、胰島素拮抗、脂肪及肌肉組織分解增加,而導致營養耗損問題。
2. 腸胃道腫瘤或腸胃道病變:若有腸胃道腫瘤會直接影響到食物的攝取、消化、吸收。
3. 因癌症引起的症狀:當病人合併有其他症狀如疼痛、味覺改變、口腔炎、口乾等,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對食物的攝取就會產生影響,亦導致食慾不振。
4. 醫療處置: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手術等,如化學治療導致噁心、嘔吐、味覺改變及倦怠皆會影響進食。
5. 心裡因素:疾病及不舒服會影響情緒,沮喪、憂慮、焦慮會導致食慾不振或倦怠。

治療癌症惡病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少量多餐,使用營養替代品,但還是不夠的,惡病質治療的重點有三:藥物、營養支持、行為治療。

1. 藥物:
(1)黃體素-增加食慾及體重,副作用有水腫、陽萎、血栓、陰道出血等症狀。
(2)類固醇類-增加食慾及改善病人的精神,其副作用有失眠、高血糖、精神疾患、免疫系統抑制、水分滯留、肌無力等。
(3)其它藥物

2. 營養支持:
(1) 每天或每餐提供不同的食物,增加進食樂趣。
(2) 少量多餐。
(3) 提供病人喜愛的食物。
(4) 提供一些不需太過咀嚼的食物。
(5) 鼓勵水分的攝取。
(6) 當病人感到飢餓時就能提供食物。
(7) 在進餐時減少任何可能導致情緒緊張的因素。
(8) 給予高熱量的飲食替代品。
(9) 腸道灌食及非腸道營養。

3. 行為治療:
給予病人多鼓勵,不斷評估病人的需求,有效的溝通及有計劃的會談是重要的。可在兩餐間準備點心或宵夜,且保持食物是病人易拿到的,適當的提醒病人等。

以上方法可減少惡病質的嚴重程度及改善生活品質,所以利用一些藥物及增加營養攝取的質及量,減少營養的耗損。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防治網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169&blogId=1


文章標籤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榮繌教研部 李光申醫師

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林奇宏教授
本文出自癌症新探39期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 常佑康醫師 | 2009 元月 15

正常個體的組織中存在著所謂的幹細胞,負責分裂出構成組織的前趨細胞,前趨細胞再進一步形成型態各異的成熟細胞,以執行組織的各項功能。幹細胞、前趨細胞、成熟細胞具有一定的分化順序。幹細胞與其他細胞不同之處,在於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在細胞分裂之後的子細胞至少有一個與原本的幹細胞相同,因此可以長時間存在於組織之中;其次,在組織受傷或是生理功能需要時,幹細胞可以大量分裂成型態與功能各異的成熟細胞,以應付個體的需要。

癌細胞的特性與正常幹細胞有許多相通之處,如從血液轉移至其他器官的癌細胞可以長出新的腫瘤(自我更新)、腫瘤中的癌細胞彼此分化程度不同、以及同樣具有分裂出大量細胞的潛力。將癌細胞種在洋菜膠中或打入老鼠體內時,只有一小群的癌細胞會形成細胞群落或腫瘤,其他大部分的細胞則無此能力。這一小群的癌細胞具有類似幹細胞的能力,負責分裂出腫瘤中其他的細胞,因此被稱為腫瘤幹細胞。數年之前,血液腫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腫瘤幹細胞首先被發現,接著在乳癌及惡性腦瘤中也被找到。在動物實驗中,原本要在老鼠體內形成腫瘤,通常需要打入數十萬至百萬個腫瘤細胞,但只要打入數百個腫瘤幹細胞就可以形成和原先腫瘤一樣的腫瘤。科學家們發現,這些腫瘤幹細胞會在新形成的腫瘤中維持一定的比例,同時分裂出其他不具幹細胞能力的腫瘤細胞,亦即具有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分化能力及分裂出大量細胞的潛力。

發現腫瘤幹細胞對癌症的了解有巨大的影響。首先,腫瘤之中除了腫瘤細胞外,常混雜著免疫細胞、間質細胞及血管細胞等非腫瘤細胞,而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及外形也各不相同。傳統上認為腫瘤細胞間的差異來自於腫瘤內的環境差異以及基因體的不穩定性,以致腫瘤細胞在細胞分裂之後無法維持穩定的基因及型態。現在腫瘤幹細胞理論恰可解釋此一現象:腫瘤幹細胞分裂出型態與功能各異的腫瘤細胞,和其他的非腫瘤細胞共同組成一個腫瘤。

腫瘤幹細胞的來源細胞為何?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惡性腦瘤的腫瘤幹細胞在細胞膜上表現出和正常幹細胞同樣的分子標記,因此腫瘤幹細胞可能就是由正常幹細胞變成癌細胞而來;另一方面,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腫瘤幹細胞則是由前趨細胞重新獲得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與分化能力而來。科學家也在胰臟癌及攝護腺癌中找到由成熟的已分化細胞,重新獲得幹細胞能力的證據。依目前的證據來看,幹細胞、前趨細胞及已分化細胞皆有可能成為腫瘤幹細胞。

在接受化學治療一段時間的癌症病人,常可發現腫瘤細胞對化學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使化學治療失效。傳統上認為腫瘤之中有一小群細胞天生對化療藥物治療具有抗藥性,雖然化學治療剛開始時殺死了大多數不具抗藥性的腫瘤細胞,具抗藥性的腫瘤細胞在腫瘤縮小之後,隨即產生復發的腫瘤。最近科學家們發現,腫瘤幹細胞和正常幹細胞一樣,天生具有抗藥性,因此不會被化療藥物殺死,而且在其他不具抗藥性的細胞被殺死後,分裂製造出復發的腫瘤。最近科學家們還發現,惡性腦瘤的腫瘤幹細胞也較不易被放射治療所殺死,因此腫瘤幹細胞應該是造成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惡性腫瘤在經由血液轉移至淋巴或其他器官之後,通常會保有大部分原發腫瘤的特性;然而傳統理論認為轉移出去的腫瘤細胞必須侵入血管或淋巴,克服環境上的差異,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形成新生血管等等,才能成功地形成轉移腫瘤,因此腫瘤中具有特定能力的細胞才會形成轉移。最近科學家發現乳癌患者的骨骼轉移病灶中,約60%的腫瘤細胞具有乳癌腫瘤幹細胞的表面抗原。因此我們可以推論,由於腫瘤幹細胞才有能力在轉移的病灶中形成腫瘤,因此轉移腫瘤會保有原發腫瘤的特性。

由以上的發現可知,腫瘤幹細胞的理論補足了傳統理論的許多不足之處。治療惡性腫瘤時,必須殺死或抑制腫瘤幹細胞,才有機會治癒腫瘤;若是治療只殺死了一般的腫瘤細胞,腫瘤幹細胞將造成腫瘤復發。傳統的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一方面可能對腫瘤幹細胞效果不好,另一方面雖然可以殺死一般腫瘤細胞,卻也影響了正常幹細胞,造成許多的治療副作用。科學家們如果對腫瘤幹細胞與正常幹細胞有更多的了解,將可望找出足以殺死腫瘤幹細胞,又不傷害正常幹細胞的治療方式,使我們更接近治癒癌症的理想!因此腫瘤幹細胞的研究的確值得我們投入更多的資源與重視。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防治網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535&blogId=1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活村健康報商標(小)        (樂活村健康網 綜合報導)

油炸食品一直是很多人的最愛,但油炸食品的安全卻一直被國人所忽略,2009年在專家學者的討論下訂定了油脂的酸價(AV)值2.0做為油炸油的換油標準,同時台北縣抽檢了七家速食業者,發現油品中都含有丙烯醯胺,油炸食品的丙烯醯胺 ( acrylamide ) 安全問題也再次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什麼是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是飲用水淨化的微量殘留物質,常用於處理工業廢水、製助劑、土壞調節劑。丙烯醯胺會影響雄性動物的生殖力,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相關報告。而國際癌症中心根據各項研究報告,將丙烯醯胺列為「可能引起癌症物質」,世界衛生組織 ( WHO ) 並於針對飲水中的丙烯醯胺訂定最高含量標準是0.5 ppb ( ppb,十億分之一)。食物在高溫的情況下,也會生成丙烯醯胺,尤其是高澱粉含量的食物。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 ( FAO/WHO ) 在2005年的聯合專家會議中指出,目前已在7000種以上的食品中存在著丙烯醯胺,只要是高澱粉食物經高溫處理,如油炸、烘焙、燒烤…等等,都會產生較多的丙烯醯胺,所以像麵包、薯條、洋芋片,甚至裹粉的炸雞塊這類的食物都是高危險的食物,其中洋芋片、炸薯條的含量是水中標準的數百倍,專家發現這種濃度可能使人產生腫瘤,當時引起大家的一陣恐慌,但事過境遷,這件事很快讓大家都遺忘了。

目前沒有有效的辦法可以完全避免食品在加熱過程產生丙烯醯胺,衛生署建議,平日應多攝食豐富且充足的蔬果,且多注意均衡飲食,並限制油炸及高脂食品的攝取,保護自身的飲食安全與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第200期)

※ 酸價AV(Acid value):代表油脂氧化或酸敗的程度,品質好的油脂酸價大約在0.2 mgKOH/g

以下,2009年衛生署訂定了酸價2.0的換油標準。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張睿纖╱台北報導】

34歲的小米懷孕五個月時,摸到右乳有異常腫塊,經檢查證實罹患乳癌第2期,在徬徨不安下接受專家團隊建議,進行乳房部分切除手術並歷經4次化療,去年9月平安產下健康男嬰,醫師表示懷孕期的媽媽罹乳癌只要經專業評估調整用藥、治療方式,也可產下健康小寶貝。

■懷孕初期 藥物影響胎兒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戴明燊醫師表示,小米屬於「三陰性」乳癌,腫瘤超過兩公分,加上年紀輕,屬於高危險的復發性乳癌,當下如果只切除腫瘤,未在三個月內做化療,就沒有治療效果。

戴明燊說,如果小米是在第一孕期接受化療治療,藥物恐會影響胎兒,但小米剛好懷孕期在第二孕期,接受化療不會影響到胎兒。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染色體檢驗中心主任黃貴帥醫師表示,胎兒的胚胎和器官發育在5-13周間,如果這時候使用化療藥物,恐會影響胎兒發育;但小米是第二孕期,已14周到28周的寶寶發育已大致形成,不會受到藥物影響,危險性也低。

■罹患乳癌 也能擁抱希望

文章標籤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喝可樂會致癌?美國一個消費者團體「公益科學中心(CSPI)」公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可樂廠牌,均含有一種在老鼠實驗中發現會造成腫瘤的人工色素「甲基咪唑(4-MEI)」,要求美國政府應下令禁用,引發國內外消費者疑慮,不過,不只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認為每天至少要喝1千罐才有立即危險,國內毒物專家也存疑,指動物實驗結果不一定適用人體。

根據CSPI公布的研究報告,被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健怡可樂、健怡百事可樂等可樂,普遍使用來增添「焦糖」顏色的4-MEI,一罐可口可樂就含有145微克、百事可樂也有約73微克,而這種人工色素在老鼠實驗顯示,會導致老鼠罹患肺癌、肝癌或甲狀腺癌。

CSPI甚至估算,在美國,因為喝下含4-MEI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而罹癌的人數,可能高達1萬5000人,要求美國官方下令禁用;但美國FDA認為,要達到老鼠實驗中的致癌劑量,一個人必須在一天之內喝下1000罐以上的可樂,因此,對人體並沒有立即風險。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鄧昭芳也認為,會不會致癌,劑量才是問題,畢竟可樂已風行全球這麼久了,還沒聽聞類似的懷疑,且動物實驗跟人體實驗路徑不完全相同,結果能否一體適用也有待商確。

任何人工添加物都有風險,鄧昭芳強調,差別只在高與低,若有其他添加物可取代4-MEI當然更好,但誰也無法保證另一個添加物不會有類似風險,他建議,真想釐清其中風險,最好能進行大規模的回溯性流行病學調查,用科學方式驗證。

轉載自:Yahoo!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E5%96%9D%E5%8F%AF%E6%A8%82%E8%87%B4%E7%99%8C-%E7%BE%8E%E7%A0%94%E7%A9%B6%E6%8C%87%E8%89%B2%E7%B4%A0%E6%9C%89%E5%AE%B3-%E5%9C%8B%E5%85%A7%E6%AF%92%E7%89%A9%E5%B0%88%E5%AE%B6%E5%AD%98%E7%96%91-042549969.html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李盛雯╱台北報導】

衛生署統計,乳癌發生率高居婦女癌症首位;統計發現,其中約四分之一屬於腫瘤HER2基因過度表現,乳癌的惡性度、轉移力高、存活率低且復發時間提早。這類患者直到十年前抗HER2的針劑標靶藥物研發成功,才有了抗癌的有效武器。

乳房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副院長俞志醫師誠提醒,所有的乳癌患者都應該要知道自己的HER2基因表現狀態,規劃適合自己的個人化治療策略,如果是HER2陽性,就可以用標靶治療抗癌。

■基因不斷複製 發展成腫瘤

HER2全名是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如果過度表現,就會不斷複製自己的基因,造成細胞不斷增生,發展成腫瘤,還會刺激血管增生,成為腫瘤的營養來源。

該怎麼檢測HER2?俞志誠醫師說明,健保給付的主要檢測方式為免疫化學染色法(簡稱IHC),藉由觀察被染色細胞數量的多寡來判斷:依染色程度,分為0、1+、2+、3+的檢驗結果。3+表示HER2為陽性;0與1+是HER2陰性;2+的患者則屬於弱陽性。然而因為目前檢體保存和染色判讀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偽陽性或偽陰性的誤差可能性。

■8成HER2陰性患者 復發後變陽性

另外有一種精準、可量化的螢光原位雜交法(簡稱FISH),可確實呈現陽性或陰性的2種結果。根據國內外的經驗,IHC檢測結果為2+的患者,若進一步使用FISH檢測,約有1至3成患者實際上是屬於HER2陽性;目前,只要是IHC檢測結果為2+的患者,都可以用健保進行FISH檢測。

研究指出,14%的患者HER2型態可能改變,其中有8成在早期乳癌確診時屬於陰性,但復發後變成陽性;俞志誠醫師說,三總最近也有3例這樣的案例。對此,俞志誠醫師建議,無論是乳癌復發或者是轉移,都應重新進行HER2的病理檢驗,確認HER2狀態;「畢竟,許多臨床研究都證實,用針劑標靶藥物做為治療基礎,搭配不同的化療藥物,有助病人延緩惡化及延長存活期,轉移後的HER2陽性患者,健保都有給付針劑標靶治療,希望轉移後的患者,都要確認HER2型態,把握每一個治療機會。」

轉載自:Yahoo!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E4%B9%B3%E7%99%8C%E5%BE%A9%E7%99%BC%E6%88%96%E8%BD%89%E7%A7%BB-%E9%83%BD%E6%87%89%E6%AA%A2%E6%B8%ACher2%E5%9F%BA%E5%9B%A0-213000477.html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12/28

青壯年最常見的癌症是甚麼?原來是口腔癌。根據衛生署最新死因統計資料,口腔癌平均死亡年齡為56歲,比其他癌症早10歲。台大牙醫學系名譽教授韓良俊受訪時呼籲民眾,遠離口腔癌的三大危險因子:酒精、檳榔與菸,他也提醒民眾最好每半年上牙醫診所做一次口腔癌篩檢。

韓良俊表示,民眾對口腔癌知識不足、甚至存有誤解,他強調檳榔(Betel nut)、菸(Cigaret)及酒精(Alcohol)為俗稱「ABC」的三大口腔癌致癌危險因子,然而大多數人只知道嚼食檳榔易得口腔癌,卻鮮少有人知道抽菸、酗酒也會造成口腔癌。

目前政府提供30歲以上嚼檳榔、吸菸的民眾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的檢查補助,只要攜帶健保卡到健保牙科及耳鼻喉科接受檢查,短短2分鐘就能確保自己的口腔是否健康。

但韓良俊表示,政府提供的2年一次篩檢時間間隔較長,他建議民眾、特別是有接觸ABC任一危險因子的人,最好每半年就做一次口腔癌篩檢,由於牙醫診所每半年都有洗牙給付,可在洗牙時同時做口腔癌篩檢。

韓良俊也提醒民眾,平日也可透過照鏡子,自行檢查口腔內牙齒以外的地方,有無產生紅或白色薄膜,及用手指或舌頭觸碰口腔內顎,檢查有無格外粗糙之處。

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科長蕭淑純表示,有民眾認為檳榔的致癌物來至於石灰添加物,因此只單吃檳榔果實的「素食檳榔」,然而,根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2004年證實,「檳榔果實本身就含有致癌物,素食檳榔同樣有致癌風險」。

資料來源:台灣醒報   記者:韓經淳綜合報導

文章標籤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一年新增8千多位乳癌病患,其中25%是陽性乳癌病患,1線藥物無效,需要2線藥物,不過健保並沒有給付,病患一個月得負擔12萬藥費,不少病患吃不起,自行停藥,對於未來不敢抱任何希望,而這2年病友曾向健保局爭取給付,卻還是被排除在外,讓乳癌病患相當無奈,發出怒喊,對此健保局回應,是因為藥廠所附的資料中,沒有明確的實證證明能夠延長轉移性乳癌病患存活率,才沒有給付。


戴著口罩,眼神難掩落寞,43歲的乳癌病友許小姐,抗癌路已經走了8年,身上曾經有6處癌細胞轉移,靠著化療以及自費標靶藥物控制,原本癌細胞指數下降,也只剩下兩處小於1公分的腫瘤,但標靶藥物一顆就要710元,一天得吃5顆,一天藥費就要3585元。

 一個月得花9到12萬元,看著存款數字不斷減少,讓許小姐不得不停藥。乳癌病患許小姐:「沒有辦法,沒得選擇,我不能說把所有錢都丟在藥費,這樣子就算我的病治好了,相對我精神負擔會更大。」

自行停藥的結果,頸部腫瘤又再度冒出,而這位葉小姐也是乳癌患者,靠著勞保退休金,支付標靶藥物費用,能再吃多久,也不敢把握,需要2線的口服標靶藥物,HER2陽性的乳癌病患每年約有3-4000人,病友要求將口服標靶藥物納入健保,頻頻遭到排除,病友發出怒喊。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18日電)肺癌列國人十大癌症之冠,醫師今天表示,罹肺癌人數增加、年齡也下降,肺癌無症狀,發現時8成是晚期,與吸菸習慣、有家族史、飲食多燒烤、油炸、空氣及環境汙染有關。

據行政院衛生署去年十大主要死因統計,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是十大主要癌症之首,占20%,死亡人數也較98年增多。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科主任柯政昌表示,一名來自桃園的31歲女老師,原定在建國百年與交往10年的男友定終身,試婚紗前,卻因持續咳嗽2個月沒有好轉,就醫接受胸部X光檢查,發現嚴重肺積水,布滿癌細胞,已是肺癌第4期。

柯政昌表示,肺癌初期無症狀,當患者出現咳嗽、胸悶、胸痛、骨頭疼痛等症狀時,80%的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但能手術治療的約10%;身體出現異常警訊,包括咳嗽異常、痰色轉變、呼吸會喘、體重減輕、疲勞等症狀,應儘速至醫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民眾初期以為是感冒、過敏、氣喘等,柯政昌提醒,幾週後及求診多次病情仍未改善時,應到大型醫院檢查;基層診所也要落實轉診制度,約1成病患會轉診,確診後有些是肺結核或肺癌患者。

柯政昌表示,當有症狀就醫檢查時,80%已是第3、4期,無法開刀治療,多以化療為主,平均存活約8個月。此外,民眾也可自費基因檢測,再依結果個人化治療,可提高2、3倍的存活率。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榮民總醫院 血液腫瘤科 王緯書醫師 | 2009 元月 15

左旋麩醯胺酸 (L-Glutamine)是人體進行組織修復以及維持生命極為重要的胺基酸之一。佔了骨骼肌游離胺基酸的百分之六十,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胺基酸。胺基酸是合成蛋白質的原料,而蛋白質又是執行體內各項新陳代謝機能以及維持生命所需最重要的工具,因此足量的左旋麩醯胺酸補充,將有助於體內各種蛋白質的合成以及受損組織的修復。此外,人體在合成去氧核糖核苷酸(DNA)時需要氮鹼基,而左旋麩醯胺酸有兩個胺基,可以提供細胞在製造氮鹼基時所需要的氮元素,進而助於DNA的合成以及修復。

當癌症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時,容易產生一些副作用。其原因就在於化學或放射線治療在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特別是對那些分裂較為快速的正常細胞,例如口腔及腸胃黏膜上皮細胞、骨髓造血細胞等,因而產生一些嚴重的副作用,如嘔吐、口腔黏膜潰瘍、以及腹瀉等。病患如接受鉑類(如cisplatin、oxaliplatin)或紫杉醇類(taxanes)藥物治療時,也常會因周邊神經毒性而產生末稍肢體感覺異常,手、腳麻木的副作用。

如病患於化療後發生口腔潰瘍時,會感受到嘴巴疼痛異常而無法正常進食。發生嚴重腹瀉時,會造成大量水分以及營養的流失。周邊神經毒性而引起末稍肢體感覺異常,手、腳麻木,本體感覺消失時,會無法執行日常生活中例如扣釦子、寫字、以及操作某些用具等較為精細的動作。這些不良反應若不能及時加以治療,更會造成患者生活上極大的困擾,不但影響生活品質,更往往因此使患者延遲或拒絕下一次化學治療的時間,而影響治療的效果。

在正常情況之下,左旋麩醯胺酸屬於「非必需胺基酸」,也就是說人體內能自行製造左旋麩醯胺酸,再加上從日常飲食中所獲取左旋麩醯胺酸的量,足以應付每日所需。但當重病時,如癌症患者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大面積燒燙傷,重大手術或長期住院病患需要全身靜脈注射營養劑的病人,此時其體內所需要左旋麩醯胺酸的量,遠遠超過健康者所需要的量,這時左旋麩醯胺酸就變成「條件性必需胺基酸」,若不及時補充足夠的左旋麩醯胺酸,則容易引起病患的免疫機能衰退、口腔黏膜潰瘍出血、腸道黏膜萎縮、腹瀉等症狀,甚至全身骨骼肌肉極度消瘦出現「惡病質」,對病患的後續治療及存活產生不利的影響。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