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就像是我們健康的行事曆,很多事情都規劃在行事曆中了,~~但是~~行事曆是可以塗改的,只是您知道該塗改內容的是那部分嗎?
讓DNA基因密碼講座給您貼心的建議,搬開疾病的石頭,讓健康持續進行。 

DNA基因密碼解密課程,有興趣的人快來報名參加哦~
歡迎對此課程有興趣的機關團體,與樂活村連繫。 


海報─基因檢測課程海報(海報)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碑分享20003  

     以前在園區工作,無論是在工作上或是在心理上,總是承受極大的壓力,對於自己的身體也從未好好的照顧,三不五時常和同事在外大吃大喝,以減輕壓力…

     進入樂活村工作後,才明白…原來工作是可以很愉快的,工作是可以很健康的,在和來店的客人聊天當中,除了可以增廣自己的視野,也可以彼此交流一些健康的概念及保養之道。另外,家母在醫院有檢查出有胃瘜肉,除了手術處理外,也是因為我工作上的關係,就趕緊買〞寶褐藻多醣〞及〞寶金球〞回去教敬她,可別忽略小小的瘜肉喔!它可是有極大的變異形成「癌細胞」哩!!

      總之,在樂活村工作,讓我很愜意,不少客人我也不當〞他們〞是客人,而是以朋友待之,希望我的家人及朋友每個人都能健康快樂的活在這美好世界。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2012/7/2

一般民眾常以為天氣轉冷時才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症狀,但42歲銘傳大學助理教授黃賢卿及85歲郭綜合醫院總裁郭國銓皆在近日因此驟逝,令人聞「心肌梗 塞」色變;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陳儒逸指出,若有背痛、脖子僵硬等徵兆時,喝點熱開水、做吞嚥或用力咳嗽等有緊急自救的效果。

這些自救方法所產生的胸壓和震動,與心肺復甦術CPR的胸外心臟按摩效果類似,是個不妨一試的自救方法。陳儒逸表示,所謂心肌梗塞是指冠狀動脈粥樣 硬化、形成血栓或持續痙攣等,導致冠狀動脈或其分枝阻塞,心肌因長時間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如果有背痛、脖子僵硬等症狀早期症狀時,可經由超音波、運動 心電圖或核子醫學心臟掃描等檢查後,再以藥物控制,則大多不會嚴重到心肌梗塞的程度。

陳儒逸說,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可能合併有冒冷汗、臉色蒼白、四肢冰冷、頭暈、噁心、嘔吐、胸部壓迫感、胸痛幅射到肩頸背、休息無法解除、全身虛弱無力、疲倦、疼痛持續超過20分鐘以上等症狀出現時,可在送醫前喝點熱開水、做吞嚥或用力咳嗽等,並開窗深呼吸新鮮空氣。

這些自救方法所產生的胸壓和震動,與心肺復甦術CPR的胸外心臟按摩效果類似,是個不妨一試的自救方法。

容易因冠狀動脈阻塞引起心肌梗塞的族群,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族群;還有男性、抽菸、肥胖(BMI值大於27)、有家族病史、停經後的 女性等,年紀愈大,愈容易罹患心肌梗塞。陳醫師提醒這些族群,養成規律的運動、控制飲食習慣及輕鬆無壓力的生活,對於預防心肌梗塞是很好的方法;若不幸發 生心肌梗塞症狀,也要記得使用自救3招,爭取時間讓專業的醫師及護理人員接手治療,才不會喪失寶貴的生命,讓身邊的親人遺憾。

資料來源:msn新聞 http://news.msn.com.tw/news2719395.aspx

文章標籤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1日電)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天公布最新發生癌症人數及排名統計,民國98年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每6分2秒就有1人罹癌;較97年增加7371人,增加最多的是大腸癌1484人。

國健局表示隨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推廣,民眾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依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民國98年共有8萬7189人被診斷罹癌,其中男性4萬9022人、女性3萬8167人。

國健局表示,較97年增加7371人,其中增加人數最多前4種癌症依序是大腸癌1484人、肺癌1127人、乳癌790人及口腔癌699人。

為有效防治癌症,除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及養成規律運動外,國健局表示,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也很重要;目前衛生署已補助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等篩檢,但民眾接受乳癌及大腸癌篩檢比率只有3成左右,呼籲民眾善用癌症篩檢資源。1010621(中央社記者龍瑞雲攝 101年6月21日)

資料來源:Yahoo!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6%E5%88%862%E7%A7%921%E4%BA%BA%E7%BD%B9%E7%99%8C-%E8%85%B8%E7%99%8C%E5%A2%9E%E7%8E%87%E9%AB%98-015012456.html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義大醫院 血液及腫瘤科 巫宏博主任

案例一:﹝三年級﹞小兵立大功
護士:「歐吉桑!你的孫子有夠聰明,這麼小就會一個人照顧你!」
病患:「唉......」
案例二: 一個癌症晚期病人,經過多次手術、放射治療後復發,肺部出現轉移,化療效果不明顯。因病情尚為穩定,醫師婉言建議先出院,在門診做支持治療。一直在床邊照顧的妻子,突然情緒崩潰,變得激動易怒,哭泣健忘、覺得醫護人員冷酷無情,「出院不就是要我回家等死!」
近年來,雖然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已經增加到50%以上,在許多人心中依然覺得「癌症 = 絕症」。所以被宣告診斷為癌症時,病患常常有被「烙印」的感覺,帶來心理上劇烈的衝擊,與社會角色的變化。在抗癌的過程中,癌症病人並不是唯一受苦的人,第一線的照護者,包括家屬和醫護人員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沉重得難以負擔,甚至可能因而發生枯竭 (burnout)與崩潰。因此,癌症照護者所承受的壓力與情緒管理,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

 一、 家屬的壓力

「我再也受不了!我還要上班,怎能一天到晚陪他看門診」~ 焦急的家屬
對大部份癌症病患來說,家屬﹝尤其是女性家屬﹞通常扮演主要的生活照顧者,而且還必需執行比較簡單的護理措施(如換藥、灌食、翻身、給藥...等)。照顧者工作繁重的程度,通常和病患「癌症嚴重度」以及「生活依賴度」成正比。此外病患的心理問題,認知問題、親友間互動問題、家庭經濟問題等,都可能增加照顧家屬的壓力。
家屬中常需要超過一位以上的照顧者,照顧者常面臨的問題如下:
* 身體負荷:疲倦、睡眠不足、筋骨關節受傷。
* 情緒負荷:心情沉悶、心力交瘁、情緒緊張、病患的情緒波動。
* 社會功能負荷:「需要時時刻刻注意到他」是一項負荷,嚴重影響許多需要時間的活動,如外出、旅行、逛街、休閒活動等。
* 影響到家庭關係:子女照顧失能年老的癌症病患,可能因此而影響家庭生活與夫妻感情。
* 影響工作表現:照顧者常會犧牲休閒時間、調整工作型態、加速生活步調。工作上可能出現常請假、無法加班、遲到、心不在焉、效率及品質降低等問題。
* 治療與照護問題: 到底要接受現代醫學或民俗療法、要採取積極治療或緩和照護;此外經常出入院、回診和複雜的醫院常規,會使家屬失去平衡,出現不恰當或憤怒的感覺,病人複雜的症狀及表現出的痛苦情緒,造成家屬精神與精力的透支。
* 經濟及貧窮問題: 照顧工作是無酬的,為了照顧病患,家屬可能決定離職、提早退休,或選擇部分工時及間斷性的工作,加上醫藥費、交通費、伙食費等負擔,容易陷入經濟困難。
* 悲慟反應:因為情感上重大失落,引起的反應。假如一旦癌症病患去世,對親友情感上的衝擊常十分劇烈。一般而言,會經歷以下五個階段:震驚 --> 否認 --> 憤恨 --> 憂鬱 --> 接受;心理上常需數週至數月時間來調適。悲慟是正常反應,但也可能變成疾病 ─ (1) 悲慟超過負荷,轉為不良的適應模式(2) 長期停留在悲慟中,無法完成心理調適過程。
「久病床前無孝子」─ 照顧一個癌症病人,家庭的人力、物力、經濟均會受到極大的考驗;假如照顧工作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則精神及體力上的壓力,真的是會使人面臨枯竭崩潰的地步。在台灣,主要照顧者極少受到專業性的訓練,其他的家人所扮演的角色,以輔助為主,極少能輪替;至於親戚、友人、鄰居等,則是以偶爾探望、「提供偏方」為主,無法真正插手照護工作。

二、 醫護人員的壓力

「累死了!好久沒休假了,事情都做不完」~忙昏頭的護士?
根據Whippen DA 等人,在1991年對1000名照顧癌症病患的醫師調查,結果發現56%醫師有枯竭現象。
醫護人員在照顧癌症病患時,除了提供專業上的服務,也不可避免會付出人性的關懷,面對病情的惡化或複雜的互動,更會承受繁重的壓力。
可能的壓力來源如下:
* 情緒壓力:懷抱同理心的醫護人員,很容易感受到病人的與家屬的情緒。特別是在病患面臨病痛、恐懼、瀕死、死亡等問題之時。
* 工作過勞:因為人力不足、病情複雜、時間不足等,甚至可能造成家庭生活受影響。
* 工作環境不良:大環境﹝政府政策、保險給付、醫院主管﹞不重視癌症照護、缺乏照護資源﹝照護團隊效率不佳、人力分配不均﹞、照護者整合不良
* 照護上的爭執、角色的衝突:病患自主權、醫療正確性、病情惡化如何告知、急救是延長生命或延長死亡、藥物加速死亡、照護者的意見相左......等問題。

三、 枯竭狀態

無論是照顧癌症病患的家屬或醫護人員,在一段時間的照護壓力後,都可能進入所謂的「枯竭狀態」。枯竭狀態,是指從事照護工作者,因為工作壓力,而逐漸失去其原有理想、熱忱、與目標。進入枯竭狀態,不僅影響照護者本身,也會影響照護工作的品質。
根據 Spinetta JJ (2000)的分析,枯竭狀態可分為五個階段:(1) 身心疲憊 ─ 渴望休假,急欲從照護工作逃離 ;(2) 態度冷漠 ─ 照顧時喪失同理心,與人性化的關懷; (3) 照護失敗 ─ 照護工作出現明顯疏忽、錯誤,與其他人的合作出問題;(4) 人際失敗 ─ 家庭關係出現問題、親友互動情形變差;(5) 「心死」─ 情感空洞、人生幻滅,日子過的如同「行屍走肉」,可能出現自殺念頭。

如何從壓力中勝出

1.從照護工作中成長:在學習中逐漸成長,與勝任照護工程、在辛勤的照顧中,透過人際互動,體驗人性的溫暖與互動的樂趣。
2.瞭解極限、調整期望:醫學不是萬能的,體力必有其極限,人生不可能完美,如何務實面對這些課題,並接納別人的協助。
3.建立對生老病死的看法:佛說輪迴,基督說來生,若對生老病死有定見,則面對疾病與死亡,就不會覺得茫然無措。
4.壓力之生活管理
(1)平衡「私人生活」與「職業生活」,避免工作過久,增加私人休閒時間。Whippen DA 等人,在2003年,進一步對1740名腫瘤科醫師調查:發現主要的壓力來自於:工作過度、時間不夠用。最近的研究更發現 ─ 「一段完全放開工作,和家人相聚的時光」,對腫瘤科醫師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2)認識、監控壓力症狀,找可以瞭解的人討論,宣洩情緒壓力,拜訪同行尋找解決之道,若嚴重時需就醫。
(3)生活減壓:補充營養,靜坐,按摩,運動。
(4)維護心理健康,保持幽默,多接近大自然。
5.人際支持
(1)家庭的支持:家人有效的傾聽,和心理上及實質上的協助,是減輕壓力最重要的方法。
(2)友、志同道合者﹝信仰或理念相合﹞的分享與扶持。透過經驗的分享,達到社會支持的功能。 
(3)參加支持性或教育性團體:藉著參加團體,病人及家屬可透過比較與交換提昇社會支持度,並學習新的疾病適應技巧,加強社會網絡。

結 語
有一個作家說:「寫作像是修行」,我覺得「照護也是修行」。家屬與醫護人員,前者提供生活照顧,後者提供醫療照護,都是癌症病人的菩薩;然則即令是千手觀音,其能力也有極限。照護者的健康,是病患的保障,只有減輕照護者的壓力,發揮團隊功能,才能提昇全人照護,給病患最佳和最安心的服務。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防治網http://www.tccf.org.tw/old/magazine/maz38/m3.htm

醫學的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